摘 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责任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促进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等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从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策略
一、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意义
教师责任十分重大,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尤为艰巨。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和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刚入学的小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引导,帮助这些学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交往中双方都感到舒适和愉悦,具体表现在:一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刚入学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一切有一种畏惧感,此时教师应该热情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学校获得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班主任要有包容心,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要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雙方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和谐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一是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种氛围又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二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自信和乐观的健康心态;三是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日后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班主任的影响体现在:一是对教师的未来职业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工作产生乐趣,愿意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二是让教师获得了成就感,从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愉悦的工作环境中兢兢业业。所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前提。
二、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遗留下一些问题。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出现了新的困惑和问题,成了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种现状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彻底的改变。
1.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有些教师仍然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课堂上缺少民主平等的氛围,往往喜欢居高临下地要求、命令学生,使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也不发言,在平时见了教师也不敢打招呼,师生关系比较差。
2.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爱心与耐心
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小动作多。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难以容忍,大声斥责或者随意体罚,动辄传唤家长,毫不体察学生内心的感受。这些过于简单粗暴的做法,就会严重地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缺失了信任和依靠,最终在师生心灵之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屏障,师生很难沟通。
3.有些教师轻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不能一切唯成绩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学管理也要为考试科目让道,把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特别的关注,学习一般和差的学生往往被冷落。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形成难以跨越的鸿沟,班级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要的任务。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积极热情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是服务者,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要创新班级民主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锻炼学生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2.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大部分小学生平时都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教学水平;教师还要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穿着得体大方、谈吐优雅风趣,成为学生的行为表率。总之,教师在很多方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只有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交流与沟通是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顺畅,从而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因材施教。
4.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期,教师的教育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其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小学生毕竟是孩子,还未成人,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必须严格依照班级各项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级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只要我们遵循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理顺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师生交流的良好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并友好相处,这样就会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成为一个班风良好、学风浓厚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规划课题《如何构建小学和谐教育责任的共同体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9]GHBZX143。
作者简介:南彩菊(1974.4—),女,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