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霞,刘 玉,刘 毅,朱小平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不仅担负着传授高深知识与先进科学技术的责任,更担负着培育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而医学类院校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担当重任,所以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生物医学知识、临床诊断技能,更要学习医学人文知识,以提高整体素质。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医学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有其内在逻辑,一是职业发展逻辑,二是学术逻辑。(1)职业发展逻辑源自当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医学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回顾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历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医学教育探索,目前临床医学类研究生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前者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后者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科研人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标准,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制度。医学专业学位学生职业规划是医生,面对患者及其家属,只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好的德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医患矛盾,长此以往,医生难免会形成职业倦态,影响职业发展,所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在医教协同的教育政策下坚持医德与医术同时提高。即便学术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没有成为临床医生而是成为医学类科研人员,医学科研的最终目标还是通过实验研究与疾病相关的机制及规律进而提高人类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近年来,违反医学伦理的实验案例频频发生,如果科学家没有好的德行,那么科技发展的弊端将会被放大。总而言之,不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学术学位研究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在职业发展层面都有逻辑性。(2)医学类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学术逻辑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指医学类师生在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是学术共同体,二是在弘扬学术诚信精神、遵守学术道德时是道德共同体,三是在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使命时是命运共同体[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医学类导师与学生本质上依然是师生关系,在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道路上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近年来,各地屡有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行为被曝光,全社会都在呼吁建立科研诚信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所以不论是医学类导师还是研究生,都要遵守科研诚信,而导师更应该把科研诚信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之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近期有学者对导师和研究生两大群体进行调查显示,医学院校师生对“导师是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观点认同度不高,认为“研究生本人是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的占比最高,认为“父母是研究生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的占比其次,而认为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的占比远低于前两者,这说明医学类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还不够。
2019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确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宣布启动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于疫情发展迅速,1月27日教育部发布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紧接着又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情况更复杂,由于2014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规定,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培养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所以疫情防控期间,依然有一部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习。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返校上课、做实验,只能在家通过网络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因规培跟随前辈奔赴防疫前线。在防疫特殊时期,面对医院如战场的局面,医务工作者首当其冲成为战士,有些人上一刻还在为医患矛盾导致伤医的新闻而惆怅,此时此刻却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抗疫”前线,难免有医学研究生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负面情绪,对此医学研究生导师该如何正确引导、落实立德树人的职责呢?
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医德,它是医疗卫生领域职业道德的体现,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表现。我国传统医德的内涵包含仁爱救人、精进医术、平等尊重以及淡泊名利[2]。纵观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课程少、实践多是医学教育的最大特点,而研究生的德育课程基本都在一年级进行,但是导师应该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指导研究生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当疫情来袭时各类媒体的声音鱼龙混杂。医患矛盾的存在加上不良媒体的误导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站在了对立面。有学者就社会舆论对医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做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会影响52.89%医学生的就业观[3]。作为导师,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坚决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主动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就是当下对“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好的诠释。榜样示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见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4],疫情防控期间,导师应引导研究生以抗疫一线拼搏的前辈为榜样,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心理素质,当社会有需要时挺身而出。导师应关注并积极宣传主流媒体的内容,把自己对疫情的正确认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相信科学、坚定信念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高校师德规范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从刻板化到模糊化,再到完备化以及精细化发展阶段,对高校教师师德的要求从宽泛逐渐到精细规范[5]。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并且从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规范、研究生培养条件、人文关怀7个方面对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进行了阐述。医学研究生导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有大局意识,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高度认同“导师是研究生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的观点。当前医学类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就是弘扬师德的表现。言传身教历来是教师的法宝,要培养有道德修养的学生,首先,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展现自己的道德修养。由于疫情期间研究生暂时不能返校,首先导师应主动关心学生学业状况,定期与学生讨论课题研究等,针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督促方案,切实做到“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学”。其次,导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出现过度焦虑等状况,遇到特殊情况应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部门汇报,利用一切可调度资源帮助学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此外,针对毕业生,导师应给予特别关注,由于疫情原因,升学深造和就业可能会有所延迟,导师应积极主动开导学生,避免毕业生压力过大。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指明了我国医疗卫生健康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我国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还需继续探索未知领域,早日实现全民健康的战略目标。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造成重大影响,但是我国科学界反应迅速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认可,不少科研人员及时调查和报告疫情,为战胜疫情提供重要的公共卫生、临床和病毒学数据,为疫苗的早日研发奠定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20年2月24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项目指南》,旨在号召各类科研人员努力为科学防控和应对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轻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决策支撑和对策建议。医学类研究生作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科研力量的储备军,导师应抓住机会训练其科研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人才智库“的作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学习经历等激发学生科研灵感,开展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回顾性和实证性的科学研究,为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完善、“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普遍从先进医疗技术之中受益,但是医患矛盾却一直存在。究其原因,除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外,医务工作者医疗服务意识不高及医学人文素养缺失是重要原因。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别要求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教育不仅要教学生生物医学知识、医学技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医学教育的最终价值应是医德与医术的辩证统一[6]。一个优秀的医者不但要具备精湛的医学技术,更要有医学人文素养[7]。所以医学研究生导师应主动承担立德树人职责,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医学研究生过程中,把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作为医学生培养的灵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8],但是榜样的力量是立竿见影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共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疗队员奔赴湖北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个个无私、负责的白衣天使给患者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医患关系极大改善。此次疫情见证了医德与医术的融合才是迅速消除疾病的利器,所以医学类导师应积极主动承担立德树人职责,除了医德与师德的言传身教,也要激发学生科研灵感、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从而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