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静云 ,赵月飞 ,赵 靓 ,温鸿源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2.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广东 肇庆 526020)
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院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2]。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老年人由于患病甚至残疾,日常生活功能退化,这直接增加了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需求[3]。护理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的能力。但是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场景及操作过程仍然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4]。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要发挥专业优势,院校合作加强老年康复护理实践基地建设,以提高老年康复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当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提高,需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提供的服务。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大医精诚仁爱之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改变传统的“我有什么、就做什么”的思维方式,树立“社会、行业、学生需要什么,我怎样为需要服务”的办学理念,围绕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行业企业特点,教学过程凸显实践性、灵活性、开放性、职业性、多元性[5]。
结合老年、康复护理行业技术新进展、岗位能力新需求、执业准入新标准,在原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上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共建护理实践基地。学校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附属医院为老年康复护理实训提供场所,学校给予稳定、持久的经费支持和为医院提供培训。
2.2.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要求及企业相关标准,模拟岗位职业环境,建立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实训中心,并配备相应实训标本及实训仪器,校内开放模拟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达到实训教学环境与职业岗位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校内感受职场环境。
2.2.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校院合作优势与教学医院合作共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康复实训基地(康复针灸推拿中心、心理认知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等)并在医院建立多媒体教室,配备相关教学设施,创造了真实职业环境,学生更加了解职业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熟悉新型康复设备的应用,建立校外实训课程运行管理机制,校内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管理。
2.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实践基地是学校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院双方共同的财富。为了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校院双方领导担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负责人,(校外基地由医院、校内基地由学校实验中心)专人具体负责实践基地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并且形成定期交流机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同时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研室的作用,做到统筹规划、责任分工落实,全方位推进。
2.3.2 建立规范化和安全化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能为学生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实训基地大多设备昂贵维修成本高,学生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可能性也相当大,配套的管理制度应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方法及管理制度。内容有设备的简介、规范操作方法、流程、注意事项、出现问题如何安全处理及维护保养方式、开放申请及值班制度等,并根据康复的特色划分功能区,将已有规章制度分类管理,包括实验基地安全化与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带教教师岗位职责、学术沙龙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与管理制度、设备仪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等,促进实验基地的安全、高效运转[6]。
“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指对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素质的个体要求,而且是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7]。因此,一方面建立教师定期到医院学习进修制度和临床带教培训制度,通过定期(每周期不少于半年)到医院进行护理实践,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一线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进修和学习,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和完善知识体系,从而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聘请行业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定期交流沟通、师生互评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5.1 实训课程的设计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8]。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实训课程尤其重要[9],从岗位对接的角度出发邀请相关专家及行业专家共同论证,以制定出一套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并能进行评价及思考的实训体系。实训项目充分考虑到新的行业标准及新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验证性实训、指导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及增加综合性项目比例。
2.5.2 调整课程内容及课时 修订以实用为目标的培养计划,护理学发展迅速,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尽早端正学习态度。结合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将教学内容调整为以训练生活护理技术与康复功能训练技术为主,将实训课分为3个部分:(1)验证性实训;(2)指导性实训;(3)综合性实训,并将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提高到1∶1,专兼职教师共同编写实践指导书并且在完善实训课程设计的前提下及时更新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手册。
2.5.3 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团队共同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对工作任务涵盖的职业能力进行讲解与示范,并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准职业人到合格职业人的飞跃。充分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进行课外指导,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医院见习,使其接触更多的病例,增加实训机会。
建立的老年康复实训基地,集医院、教学、科研为一体,老年康复医疗器材齐全,专兼教师临床经验丰富,为学校护理专业、康复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完成实训项目开发及增加综合性项目比例[4],专兼职教师共同编写实训手册、研究实践内容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指导学生成立志愿服务队等。学生通过校院合作体验社会实践、了解工作内容,乃至实现就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近三年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获得多项市级以上奖项,就业率在100%以上。同时,实践基地能够不断从高等院校吸收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等。学校可以从实践基地得到各方面的信息反馈,从中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合格人才[9],建立优势互补的校企共赢机制,让患者、学生、行业、学校、社区均达到“多赢”,而这种共赢的实现,又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10]。
根据教学要求,构建校内外实训环境,并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1)建设拥有先进仪器设备、职业仿真性高、实训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2)选择具有鲜明实践教学特色的职业训练校外基地(附属医院老年、康复病房及康复中心),建立健全基地管理机制[11];(3)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师合作模式,建立双向流动、互聘共用的教师选拔聘用制度,加大学校与医院人员双向的医教结合力度[12],建立一支具备临床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立专兼职教师结对制度,使专兼职教师所授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等相同,便于相互指导和帮助,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增加专业教师定期在医院一线工作的经历,接受临床一线专业技能操作的指导,明确行业、专业和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晰岗位职责,通过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提升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整体合力。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教学内容,通过革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实践环境,达到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缩短理论课程的时间,为学生营造训练环境,充分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通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可以充分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科学性[13],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并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