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
【摘要】小语教师,应该是一个整体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整体把握;应该是一个高效的“选择者”——对汪洋大海般的书籍进行裁剪,选择出最适合于学生的“维他命”;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拓展者”——引领孩子们走向更为阔大的群文海洋中“郁郁乎文哉”。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整体把握 以生为本 拓展延伸
一、一种宽广的视域:整体把握
时下,一些语文教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背背作者名字、生平、朝代、时代背景,或者解释重点词语、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这样的做法不可谓不好,但这样够齐全、够完整、够细节的做法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群文阅读不能过分地“嚼烂嚼碎”,不能过分地“支离破碎”。相反,教师要引领孩子们“整体把握”——抓住最关键、最有意义、最核心的地方进行结构性把握和深耕细作的阅读,正所谓,群文阅读在于“整体把握”,而不在于“支离破碎”。
比如,四年級下册第一单元《祖国的万水千山》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善用排比,“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以对话的方式对排比进行了总结回顾,深化理解,并引导学生在本组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排比句的意义、赏析、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训练)。既然如此,教师引领孩子们进行群文阅读时,只需从整体上抓住一个重点就行,那就是“排比”的写作手法,其它的都不用管。
抒情性强的群文应以情感熏陶为主,说理性强的群文应以思辨为主,写景类的群文应以体会修辞手法为主。总之,群文阅读中应该少一些面面俱到,而多一些重点针对;少一些大而化之,多一些以少胜多;少一些平均用力,而多一些合理取舍,以此从一个更聚焦、更有意义的角度上去进行整体把握。什么地方该“忽视”甚至“无视”,什么地方应该深入进去“精雕细刻”,实在是个“巨大”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裁剪者”“选择者”和“建设者”。
二、一种高效的选择:以生为本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群文阅读要以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真正以孩子们的生命阅读为指向,真正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既然如此,那种强迫式、机械式、枯燥式的群文推荐就是要不得的。新的课改理念下,“从儿童生活中生长出的阅读指导课,才更能叩击儿童的心灵。”所谓“叩击儿童的心灵”,就是要基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去选择群文。这种“选择”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强迫灌输,不是远离儿童生活,而是巧妙地与孩子们的内心对接,为成长奠基,为生命的丰富助力。
例如,网络环境下的新一代喜欢网络故事,那么不妨以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作品为议题组文;从童心、童性、童趣出发,可以选择诸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童话类型的作品为议题进行组文;喜欢小动物,不妨以大自然可爱生灵为议题进行选文;从孩子们年龄段特点出发,不妨以“好奇心”为议题进行组文;春天到了,万物苏醒,不妨以“诗一样的语言”赞美春节的诗歌为议题进行组文……
总之,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聚焦儿童生活的、和他们内心对接的文章资源上下功夫,或能真正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群文阅读当中,或能真正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丰盈孩子们的阅读生命。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由于选文自由,而打开的阅读版图愈广阔,孩子们愈能受到多方面的言语浸润和精神滋养。
三、一种可喜的突破:拓展延伸
好的语文教学并非读完一篇文章就完事了,而是强调“一篇带多篇”和“一本带多本”。这种“多”不仅仅是群文阅读的要求,更是新课改、新高考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的确,从本文到他文,从本书到他书,从本作者到他作者,孩子们的思维锻造了、视域洞开了、情感丰富了、品性纯化了,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统编二年级下册中《快乐读书吧》向孩子们推荐了4个儿童故事供孩子们阅读。在此基础上,可以推荐其他的儿童故事让孩子们尽情阅读,如洪汛涛的《牧童三娃》《大奖章》,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泰戈尔的《纸牌国》。这些故事都可以在原来的4个故事所在的书中找到,真正达到一篇带多篇和“一本带多本”的目的。
当然,“一篇带多篇”也罢,“一本带多本”也罢,关键在于“课内学方法课外深应用”。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正确的、高效的阅读方法,那么,无论有多少篇,孩子们都可以做到“读深读透”,都可以读出情趣,都可以发现“真相”,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和收获。而这,不正是群文阅读中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靓丽的风景吗?
为此,小语教师,应该是一个整体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整体把握;应该是一个高效的“选择者”——对汪洋大海般的书籍进行裁剪,选择出最适合于学生的“维他命”;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拓展者”——引领学生走向更为阔大的群文海洋中“郁郁乎文哉”。
参考文献:
[1]王继忠.经典滋养,不仅仅是单轨道[J].中小学德育,2016,(3) :16.
[2]倪文锦.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J].小学语文教学,2015,(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