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感悟·讲理性

2020-12-21 03:23杨小利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理性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用感性领悟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感知素养,通过明确语文逻辑思维、明确课堂能力提升点,让学生用理性来梳理语文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素养提升;理性;课堂能力点

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从四个角度概括了语文课堂应该给予学生的能力。笔者认为提升这些能力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用感性来领悟生活,用理性来梳理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一、会感悟,提素养

感性,是我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前提,包括情感、认知。其内涵有对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如感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等;也有对主观情感的感同身受,如感悟屈原《离骚》中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等。将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感杂糅在一起,再以物及人,就是语文核心素养能力“语言构建与应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具体体现。

基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字、词、句、篇的传统教学内容,又要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和主体的特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侧重关注学生自身的活动。

第一,实行分层教学。每堂课在课前要做好学情分析,教师需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本堂课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字、词等基础知识采用自己筛选、查阅字典、教师听写、同学抽查等方式,处理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不同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升基础能力的目的。

第二,注重问题设置。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尽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能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和思考;二是能让学生在感知文本过程中领悟文章主旨。例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奥斯维辛没有新闻,那么奥斯维辛有什么?这些事物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逐步阅读课文,认真做好批注。通过语言文字承载的物来体会作者内在的情感,学生在感知中明白整篇文章表达的内涵。

第三,开展多种语文素质拓展活动。语文本身既有语言,还有文学。作为工具学科,语言是其基础。因此,各种活动也正是学生学习语文、感悟生活的最佳方式。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要求“只限时间,不限内容”。学生特别喜欢参与,全班学生轮流上台,通过提前准备的话题展示自我。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筛选能力、归纳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师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现代诗歌诵读比赛、原创诗歌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文言文诵读、原创剧表演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需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活动。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新闻。在教学这个单元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采访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联系小组内工作独特的家长,直接到其单位进行采访。采访前要求学生先确定采访主题,再联系好受访人,明确时间和采访方式;提前写好采访提纲,现场和受访者沟通;保留笔录和影像资料;采访结束后写好新闻稿件,消息、通讯、特写皆可。学生对这次采访活动表现得非常踊跃。学生采访了医院、移动公司、乡村教师等,从学校的学习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沟通交流表达。

二、讲理性,升素质

讲理性,是指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考试中,理性分析占主要因素。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是如此。

理,是理智,也是逻辑,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从事物的概念到内涵的准确认知。涉及到概念的产生背景、概念的发展等。这就要求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明确语文专业术语的产生、发展、作用及迁移等,明确时间、空间转换对文本的重要性,明确精准优美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第二,明确每一课的能力提升点。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在每堂课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都要明确本堂课要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如记忆、理解词语或句子、掌握专业术语、口语训练、书面表达、审美情趣、爱国情感等。如执教九年级上册中的《三顾茅庐》一文时,笔者明确告诉学生,这一课的能力点在“弄懂什么叫铺垫”。于是,在新课教学中,除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等三要素的梳理外,結合课文重点讲解“铺垫”的概念、作用。讲诸葛亮的出场,从徐庶的推荐,到刘备遇见诸葛亮的朋友,再到遇见诸葛亮的哥哥等,诸葛亮虽一直未出场,却在他人的介绍中、行为中展现出来,到最后第三次刘备到茅庐,诸葛亮一出场就突出其形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样通过前面几次不出场的铺垫,诸葛亮的出场就显得格外耀眼。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种极力渲染、侧面烘托一个明确对象的手法叫做铺垫,其作用是为后面的情节蓄势,达到人物塑造和吸引读者的目的。又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主要讲“伏笔”。讲伏笔对情节的暗示,林冲反抗的必然。这些课堂教学中的能力问题也正是教学的重点。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理性地认知文学专业术语。

第三,明确给学生讲审题、答题的逻辑思路。从理性分析的角度,让学生明白逻辑思维对语文成绩的影响。如学生在阅读阿城的《峡谷》一文时,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时,很多学生都突出了峡谷冷寂、阴沉。再让学生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勾画筛选信息,明确主人公、情节、环境这时学生基本能理清小说:一个骑手在幽深偏僻的峡谷经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隐藏的“我”是见证者,骑手是主人公。接着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理性分析峡谷的特点、鹰的特点及作用、骑手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联系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中阿城的《溜索》,展开比较阅读,弄清楚《峡谷》的主题。到这时,学生已能分析出小说的主题就是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力与美的赞美了。最后再让学生做练习。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审题,如“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在审题时让学生明确“三次”“分别”这两个词语,这表明在答题是要细分作用,分开陈述。让学生联系《溜索》的课后练习题有关“鹰”的作用题,所以解答时可以从环境、情节、象征等多角度考虑,再结合文本给出具体答案。学生考试对题意理解错误,很多都是没有理性分析文本,没有理清思维层次,究其根本,就是逻辑思维没有理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时间、空间、大小、情感变化、事理变化等逻辑思维。这种理性讲解与分析在作文课、阅读理解课上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要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除了大量的阅读外,还应当从生活中感悟,从理性分析中掌握。

作者简介:杨小利(1976—),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宁南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理性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
高校舞蹈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感性设计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