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当下,我们已经置身于互联网编织的虚拟世界之中,被互联网所裹挟。“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领域”,如“互联网+购物”“互联网+侦查”“互联网+金融”等。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新样态,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构,就成为当下数学教师创新思维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要素一般是指教师、教材和学生。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这些要素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媒介互构、互动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如运用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等现代化的教学元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充课堂教学容量,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彰显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一课,在画圆环节,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一是圆心不能固定;二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保持一定。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多次示范,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尽管这样教学也有效,但常常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错误,更不要说让他们自觉纠正错误了。在“互联网+”条件下,在学生用圆规画圆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录像,并择机改变学生手中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学生画完后将录像上传到希沃触摸屏上并播放。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认识到常见的错误,从而理解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固定圆心、半径。这样教学,既能巩固学生对圆的表象的认识,也能深化他们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往往都是基于教室场所的教学实施,是教师和学生的在场互动、体验。“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交互技术和云计算的介入以及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支撑下,学生不仅能获得实在的感性体验,还能获得虚拟的替代性体验;师生、生生可以进行在线补充、反馈、生成,也可以进行离线互动、交流。
如教学苏教版二下《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一课,首先,教师出示射线、曲线、线段、直线等七张图片,让学生拖动图片到对应的分类,如果正确则图片被吸进去,如果错误则图片被弹出来。分类完成后点击查看答案,由上台分类的学生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逻辑因为媒介要素的交互动态呈现为一种自洽行为,能够深化学生的活动体验。然后,让学生分两组进行PK,屏幕中出现两个卡通人物赛跑,赛跑过程中出现三道判断题(画一条5cm 的直线;直线比射线长;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学生答对了则卡通人物跑得更快,答错了则会出现卡通人物被雷劈中的特效。答对多的学生最先跑到终点,获得胜利。教师指定获胜的学生进行讲解,失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竞争,主要出示一些命题,如“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是射线上的一部分”“角的两条边是线段”“两点间的距离线段最短”“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一条射线长6 厘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等。请两位学生分别到希沃触摸屏左右两边将题目填写在“南瓜”“茄子”选项里,如同“切水果”游戏一样,如果正确则选项会直接消失,相应的学生会被加分;如果错误则选项会掉落,相应的学生会被扣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体验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教师也更能实现教学的精准指导。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往往是结果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评价的时效性、针对性有待加强。“互联网+”时代的评价虚拟而真实,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的力量,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拥有属于课堂本身的匹配性评价。学生如何学、学得如何,都可以借助在线评价与交互技术进行实时反馈,这有助于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红点代表老师站在中央,这时有4 位同学围绕着老师,你会用小黑点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吗?”并不断追问:“8 位同学呢?16 位同学呢?更多同学呢?”引导学生上台利用希沃软件中的“克隆功能”复制出4 个小黑点、8 个小黑点、16 个小黑点,均匀围绕在红点四周,并再次追问:“通过不停地操作,最终形成了什么图形?”如此,逐步建构出圆的数学本质,即“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的集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学生星级评价,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更在班级优化大师中对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进行数字化点评,并在光荣榜加星。这样做,不但体现了课堂评价的即时性、激励性、多样性,也为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工具。
总之,“互联网+”教学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整合、融合。它让数学教学从基于知识传递走向基于个性学习和数据分析,让师生从单一角色定位走向多维角色重构、互构。“互联网+”的发展既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素养发展、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