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浩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是一种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学习方式,它服务于学习的生发、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素养呢?
理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学习者与客观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力的发展。
第一,兴趣为首,让好奇心引发理解力。为此,教师应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尽情挑战,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打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闯关”“竞赛”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挑战中达成教学目标,并增进对打字方式的理解。
第二,情境为主,让理解力在问题解决中提升。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情境是问题的主要载体。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科知识的教学服务的,空间不足、时间仓促、过程虚浮是常见的现象。在笔者看来,好的问题大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抓人,引发探究欲望;二是能发展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三是能激励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此外,问题应该是有层次的:引入问题是第一层次,一般要有“趣”“真”“近”(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个特点。第二个层次是主干问题,要有“深”“活”“实”三个特点。第三个层次是高阶问题,一般须有“广”“联”“新”三个特点。当教师能够立足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并有序呈现三层问题时,就能为学生的深度理解提供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转化力:第一,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变式中明晰原理。第二,自主练习,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技能。第三,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价值。
以“画小房子”的问题设计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转化力,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1)观察分析:这里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2)自主尝试: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一个小房子。(3)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出来的?有没有不一样的画法?(4)协作评价:你觉得谁画的房子最好?好在哪里?(5)联系实际: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他们的房子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改进?(6)反思改进:请同学们结合大家的意见,重新修改一下自己的小房子。以上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评价、反思中明晰了绘图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提供了生活经验的参照,学生的理解力进一步加深,转化力得以训练,创新意识将会被有效激发。
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素养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个性化的表达上。表达力,是学生理解力、转化力的表现,也是创新素养的核心所在。
关注过程,让思维直观呈现。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并形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在此期间,教师要形成三个意识:一是主体意识,教师要经常蹲下身子,听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得以积极呈现。二是空间意识,教师要努力构建心态从容、过程舒缓的教育生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思维不断趋于深刻。三是点拨意识,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引导。
关注生活,让素养尽情展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链接生活,努力创设项目化的学习任务,从而为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条件。如:防疫期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防疫小卫士”的综合实践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了解相关防疫知识,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电脑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