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合作教研的新模式

2020-12-18 01:04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魏渝霞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教研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 李 洋 魏渝霞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基于对幼小衔接、合作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笔者本着双向原则进行实践探索——帮助幼儿园做好“去小学化”方法和途径的同时,对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学习和实践的有效衔接工作提供帮助。

“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目前幼小衔接“小学化”倾向严重,致使家长焦虑、教师困惑、儿童生活被扭曲,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家长、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偏差,部分幼儿园“小学化”,一些社会机构的不正确引导,少数小学变相入学考,以及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在衔接上的断节等致使幼儿升入小学似乎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

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2019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全国第八个学前教育宣传月,其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启动仪式时指出:科学、全面地做好入学准备教育,确保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一直备受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各类文件精神,清晰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和小学各自的角色和要求。

1.幼小学段的现实差异

幼儿升入小学后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方式、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等方面。因此,面对这些变化,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都应慎重考虑此类问题。

2.幼儿个体成长的需要

由于生活习惯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许多孩子在身体、心理、社会性方面都表现出入学后难以适应的问题;另外,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长此以往,幼儿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且身上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不合群、自私等表现。诸多问题都表明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3.幼小衔接缺乏双向合作教研

多年来,幼小衔接的工作单方面偏向幼儿园阶段,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向小学靠拢;小学教育逐渐尝试从课程衔接方面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探索。但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在各自的实践探索与教研的过程中,单向衔接、各自为营的状况致使双方的衔接虽在思想上有所共识,但在行动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前期调查结果分析

我园在进行“幼小衔接”课题过程中,分别对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家长及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课程认知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您认为幼儿园应开展哪些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这一个问题中,我们通过问卷整理与分析,了解到:

1.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应该开展有关拼音学习的仅占10%,开展识字认字的占30%,希望幼儿在园能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的占10%。可以看出,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教师更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科学探究、交往沟通的能力和体育技能,做到让幼儿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储备箱。

2.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分别占97.1%和88.6%,因为无论小学生学习哪门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是保证其学业成绩的重要基础;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交往能力”的占80%,小学一年级学生不仅进入了崭新的学习环境,也进入到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在幼儿园阶段学会交往、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他们做人处世以及适应社会需要;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培养自理能力”的占80%,例如培养儿童“会自己穿脱衣服”和“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等,都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学生“拼音教学及20以内数学加减运算”的小学教师占57.1%,这和教师所带学科有重要关系,而且进入小学后,小学生一切识字活动都以拼音为基础,识字、写字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同时小学生也将面临诸多数学运算等学习内容(见图1)。

图1.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幼小合作教研新模式

课题以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社会文化视觉等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儿童为主体,开展大量的数据调查与访谈,对儿童衔接阶段适应情况及普遍存在问题的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将视角延伸至小学,双方合作开展教师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并尝试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初步计划与小学合作教研的新模式主要有:

1.制定工作计划

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定时进行走访,互相了解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异同。

2.园校间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校间活动,如国际儿童图书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儿童节及儿童美术展等;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科学指导幼儿园大班教师及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适宜儿童发展的教学活动。

3.儿童个人档案

利用个案研究法面向全体儿童的同时,随机选取一些幼儿园大班幼儿,建立个人档案,并从幼儿园大班开始至小学三年级进行追踪分析。

4.开创合作平台

开创主辅结合的合作平台(网络与实际),如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网络直播平台等,共同致力于“幼小衔接”科学理念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转变课程理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5.教研活动

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小学与幼儿园教学观课研讨活动,形成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