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切入文本,演绎阅读教学精彩

2020-12-18 11:55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丁丽梅
小学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梅兰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 丁丽梅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更关系着学生的阅读成效。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选取适宜的切入点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整体效率,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一、导入环节切入,营造悬疑氛围

导入是一节课中的核心环节,合理、趣味的导入方式更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倾向于用直观的方式认知事物,不喜欢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其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格外强烈。因此,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尽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一些富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情节发展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例如,《守株待兔》是一篇具有警示意味的寓言故事,其教学目标是“读懂故事内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深意”。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思考题:假如你的面前有这样一个人,他明明有办法抓兔子,但是偏偏要守在一棵大树前等待兔子送上门来,你觉得这个人能如愿吗?当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很快引起了学生的纷纷议论。有的学生认为,除非兔子傻了,否则怎么可能自己送上门呢?还有的学生认为,既然他能够守株待兔,说明他以前遇到过类似的事,也许这一次他还会遇到一个傻兔子呢?还有的学生分析称,“守株待兔”有可能只是迷雾弹,其实他已经设计好了陷阱,专等兔子上门呢?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激活。

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进行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选取导入环节进行阅读教学切入,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不断加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切入教学重点,突破学生思维

理解文本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吃透”每一篇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明确文章的核心主旨。因此,在选择阅读切入点时,教师同样可以将文本重难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还能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切实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快乐。而且,从文本重难点切入,更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大幅度提高文本解读成效。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进而将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时重点品读“父亲”的话语。在课堂扩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除了文章中提到的花生的品质,花生还有哪些可贵之处?”比如,有的学生说花生看似貌不惊人,但是花生仁却很香甜,不仅营养价值高,还能榨油,可见,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还有的学生认为,尽管花生生长在泥土里,并不能生长在枝头,但是却用自己的方式服务于人类。接着,教师让学生反向思考:“课文中父亲推崇花生的品质,认为它虽然不体面,但是有用,还提出了人不能只追求体面,而是应该务实。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大语文观”,不能只是将自己局限于对文本表层的讲解,而是需要将课文重难点作为教学的核心突破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促进合作探究,提高学习品质

海森堡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等于解决一个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是倾向于给学生一个参考答案,让学生通过机械背诵强化对教材的记忆。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局限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构成严重阻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能以“教”为主,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可从合作探究时切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梅兰芳先生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蓄须、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教师抓住原文中“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这句话,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梅兰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阅读成果。比如,有的小组认为,从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梅兰芳先生因为长期不唱戏,生活陷入拮据,但是他不愿意取悦于日本侵略者,宁愿卖房都不屈服,可见其气节;还有的小组认为,以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舞台上的地位,只要他愿意刮掉胡子为日本人唱戏,就可以恢复往昔荣光。但是他依然拒绝了,没有丝毫犹豫,更不贪恋银钱,可见梅兰芳先生的铮铮傲骨。

通过互相讨论,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很难做到深入细致地理解文本。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将学生分组,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四、利用阅读扩展,打开学生视野

一节好的语文课,势必充满了奇思妙想,每个环节都能带给学生启示。在早期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照着书本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扩展训练,让教学显得不尽如人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课文看似行文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留白处”进行阅读扩展,深挖课本中具有质疑和讨论价值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世界的精彩。例如,在学习了《陶罐与铁罐》以后,教师可以抽出5~8 分钟时间,给学生布置一道随堂思考题:在千百年前,铁罐看不起陶罐,认为陶罐样样不如自己。在铁罐的观念中,陶罐易碎,不像自己坚硬稳固。但是,时移世易,光阴流转。当千百年后的人们发掘出了陶罐,他们迸发出了惊喜的欢呼声。在人们的认知里陶罐是遗留下来的文物,是岁月的恩赐。可是,当陶罐出土,恳求人们挖掘铁罐时,却发现铁罐已经无踪无迹。此时,假如铁罐有灵,当它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着站在铁罐的立场去想象,它会有怎样的体会。很快,短暂的思考过后,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铁罐应该会感觉到“脸红”,没想到自己的坚不可摧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可见不能随意轻视别人;还有的学生说,铁罐内心既懊悔、又凄凉,它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分毫不剩,就这样消失在了岁月里,反而看似不如自己的陶罐却久延岁月,可见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不能目光短浅。于是,它主动找到了陶罐,向它真诚地道歉。通过扩展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巩固课上所学,可谓一举两得。

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课后扩展环节,但是教学时由此切入,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扩展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需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如果采取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切入点,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最大化提升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陶罐(外一首)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装在陶罐里的春天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对话显“品格”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值钱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