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给学困生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

2020-12-16 19:25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林赛君
小学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学困生交流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 林赛君

学困生是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又容易被关注的群体。课堂上他们容易被忽视:老师对他们态度冷漠;课堂发言他们默默无闻;小组交流他们无所事事。而课后却会被特别关注:老师们逼着他们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采取填鸭式灌输补习,要求他们交作业。在这种强烈反差的学习状态下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师、厌课、厌学的心理现象,如何引导他们真正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课堂提问,让学困生“有机可乘”

审视我们的课堂,撬动任务的往往是优等生,老师也喜欢把许多重要问题、关键问题抛给他们。而学困生因为存在自卑、退缩心理,呈现出不爱举手发言的学习状态,使得他们很难获得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机会。甚至有的老师为刺激他们更好地听课会把不适合他们的问题抛给他们,致使他们摸不着头脑,干愣在那里,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长此以往,他们对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也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看客。如何让他们有机会回答课堂问题,表达自己呢?

1.可“乘”指向性强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你能找一找它有几个面吗?你能上来给大家有顺序地指一指吗?将这样的有明确指向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来解决,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或者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进行中有意识地提问:这个结论请谁来帮我写一写呢?特意邀请一位学困生上台当小助手,让他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

2.可“乘”趣味性强的问题。如,在教学《10的认识》比较大小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10各个数宝宝后,问:谁最大?他比谁大?(学生有顺序地介绍1-9)。师:10听了你的介绍,可神气了。它想和这些小弟弟比比大小,你会选哪个数和他比?(学生跃跃欲试)通过儿童的语言将数学情境故事化,很能抓住课堂上那些开小差的学生的眼球,他们会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走入数学学习的模式。由此可见,老师们的课堂艺术、语言魅力都是治疗学困生课堂学习问题的法宝。

3.可“乘”自主性强的问题。如,教学《几倍多(少)几的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情境引出信息:苹果有25个,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3倍。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生甲:“桔子有多少个?”生乙:“桔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生丙:“苹果比桔子多多少个?”师:“你能解决哪个就解决哪个,试着想一想、做一做,也可以讨论一下。”反馈时,对各种解法都予以肯定和鼓励,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真高兴!”“你能列两步算式了,真了不起!”这样,把解决问题的选择的空间留给学生,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提出一步或者两步的算式,在选择中驱动学困生的内驱力,让他们能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品尝到学有所获的喜悦,让他们也能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展示,让学困生“一展身手”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特意选择一些学困生的错误学习素材进行展示讲解,以此引发大家对错误点的关注。其实这对学困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个学习自卑的孩子最需要我们对他们自尊心的呵护,如果再让他们当众出丑,怎么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怎么展示才能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又能引发他们对自己学习问题的关注呢?

1.板演展示显身手。如,教学《连加笔算》时,在试一试练习环节,我安排两位学困生上台完成竖式。当他们在板演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时予以个别指导,直到出色完成板演任务。当他们回到座位上看着自己的作业被全班同学高度关注的时候,学习积极性也就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也对自身某些学习问题引起关注。

再比如《植树问题》,请学困生上台帮助大家用画图的形式完成植树,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在板演中出现的各种植树情况展开植树问题中“点”和“段”之间的关系探究。当他们看着自己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素材,也会情绪激昂地投入到接下去的学习中。

2.操作展示显身手。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请学生摸20次球,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两位学困生担任观察员和记录员,让他们在角色担当的操作过程中找到被关注的自信。在摸球地过程中,我也是有意识地安排多位学困生来参与摸球活动,当有学困生摸出了小概率的红球高高举起来时,全班欢呼,此时此刻他满脸激动,似乎成了整个班级中最闪亮的明星。在这样的参与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状态迅速转变的某个节点。

3.错例展示显身手。在反馈汇报时,老师往往会问:“错的同学请举手。”每个人都爱面子,这样的情境下学困生都会选择沉默,教师也很难有机会搜集到有价值的错例。如果我们这样引导:“谁能够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错例,让我们共同学习?”相信孩子爱表现、爱助人的天性会促使他们一个个把自己错误的问题展示给大家看。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后,再和他们握握手,向他们表示感谢:“你提供的例子非常有价值,为我们规避了犯错的风险,谢谢你!”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中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上的挫折和困难都是正常的学习现象,从而提高他们抵抗学习挫折感的能力。

三、课堂巡视,让学困生“心有所依”

我们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总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一些与我们教学预设相关的学习素材,当学困生呈现出没在我们预设内的各种问题,我们往往将它们视为绊脚石,要不忽视,要不就是一肚子火气憋着没处发。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在课堂巡视中及时发现学困生的各种问题都是正常的,并给予耐心的引导,就可以及时弥补他们的许多学习漏洞,避免梯度掉队现象的产生,也将会减轻我们课后补差的工作量。

1.题意点拨有所依。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我会先观察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状况。如果有孩子心神不定或者无所事事,就来到他们身边帮助他们翻开作业单,帮他们把探究的问题指出来;如果有的孩子一直对着题目发呆,表现出无从下手,去就帮会他们把该题的要求稍加点拨,有时候他们在我读完题后就完成了。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把心沉下来,进入到学习阶段,只要教师在课堂巡视中对他们多一点点关注,给予一点点的小点拨就能让他们立刻切换到学习模式中。

2.问题指导有所依。如果题意点拨后,他们还是没有思路,就需要给予必要的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学习《小数乘法》,学生在尝试解决时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还要把积的小数点移回来。教师就需要俯下身来耐心地引导他们发现,为了计算方便,两个因数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转化成了整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把积作相应的缩小。在这样的个别指导中,他们的思路会更清晰,也为后续的补差工作扫平了道路。

3.正确示范有所依。如,学习《垂直与平行》时,学生如何正确画平行线和垂线;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如何正确画角,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如何正确画三角形边上的高。对于这样的作业,很多学困生都无从下手。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光靠讲解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手把手地给予指导。规范地示范画角的方法,示范的量角的方法,示范画高的方法,方能使他们有清晰的操作思路。

四、课堂交流,让学困生“有所作为”

审视课堂小组交流活动,优等生往往主宰了组织、操作、分析、记录、发现等学习活动,老师也只关注他们呈现出来的结果,至于学困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参与、如何思考、如何发现等学习状况,往往被我们忽视掉。如何让他们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有所“为”,学有所“得”呢?

1.角色担当有所为。首先,要求小组组员自觉地把角色“让”出来,把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大地让给组内的学困生。比如,让他们负责记录数据活动,负责具体某项操作活动等。如,学习《掷一掷》小组操作活动中,就可以让学困生们负责掷骰子,记录数据,促进他们感受到数学课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交流表达有所为。其次,在分析交流环节,小组组员应该在交流环节和结论得出环节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态度上尊重接纳他们,在解题策略上也需要采纳他们的方法,包括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将它提炼成为本课学习点上的宝贵资源。当他们敢于在小团体中表达之后,会渐渐在班级群体中崭露头角,勇敢地表达自己。在一次次地由衷的鼓励和掌声中,学困生将会渐渐找到自己,找寻到学习的乐趣。

3.错误修正有所为。最后,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当学困生的方法和其他同学有出入时,小组成员不能只顾着展现自己优秀的方法,而需要与他进行交流分析,协助他进行发现并修正自己的错误。当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将错误明晰并纠正,也就真正体现出了小组合作的价值。

五、课堂作业,让学困生“跃跃欲试”

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学习效果如何,能直接从当堂的作业中呈现出来。学困生往往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能激发参与的兴趣,但面对一堆枯燥无味的课堂作业却沉不下心、集中不了精神,乱做一气交差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让他们在课堂作业的学习环节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呢?

1.梯度作业有扶手。为了对学困生有所照顾,每次布置作业都可以适当安排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等各种题型。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作业量,允许他们只选择基础题,但必须要做精做好。对于难度稍高的题,允许他们只说出解题思路,减少繁琐的计算步骤。当在他们出色完成了题后,可以在作业旁打个大大的星,以此激励他们更好地去完成其他的题目。

2.眉批批改有爱心。对于学困生的作业我们需要特别照顾,不能只草草地打个勾,打个叉或者标个大大的问号,可以具体问题具体指明,在错处写上:“再想一想。”“再读一下题目要求。”“运算顺序对吗?”等眉批。也可以在做对或者做得特别出色的题旁写上鼓励的话,“老师真高兴能看到你端正的书写。”“为你规范完整的答题过程点赞!”……仿佛作业眉批就是师与生的心灵对话。试想,哪个孩子会辜负老师对自己的特别关爱呢?他们唯有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老师这份关爱的回馈,那就是更加认真地去完成课堂作业。

3.及时激励有信心。在课堂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当发现学困生点滴进步时需要及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鼓励,也可以及时和家长交流汇报好消息。在同学、家长、老师的共同激励推动下,相信他们会越来越喜欢做作业,挑战难度越来越高的作业,也由此越来越爱上数学课。这不就是我们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吗?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学困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课堂作业本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课堂作业本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