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分组的几点原则

2020-12-16 04:14韩伟伟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组内组员

韩伟伟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

分组讨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接受知识,在观点的碰撞与亲身体验中提升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在分组讨论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启发,不但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思维的拓展、升华。因此,分组讨论是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效的分组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就近原则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性问题,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只要稍加思索便会得出答案。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学生受惰性的影响可能会失去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开展分组讨论既可以促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竞争压力下不得不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使思考结果不科学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分组时一般坚持就近原则。教师可选择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最为简单、方便,易于组织。或者以某位同学为圆心扩散,5—6人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同样是以学生的座位为基础,但人数更多,能充分弥补学生个人思考范围狭窄的不足。

例如,在关于民族节日这一知识点的情境设置中可安排如下三个问题:1.一年中有哪些重要的节日?2.这些节日有哪些习俗?3.其他民族的节日习俗与我们的节日习俗有何异同?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就近分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组内讨论得出观点。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观点一致原则

现代教学要求将思辨精神贯彻到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辩证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体现了在政治教学中开展课堂辩论的必要性。正所谓“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学生通过辩论积极探究、主动思考,既能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理性精神与公共参与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有适当辩论主题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观点倾向先将他们分为正方与反方。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大胆表达观点,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固定原则

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分组后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是进行分组讨论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授课的班级往往是固定的。在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考虑将分组固定化,即将每组的组员固定,确立每个人的职责,优化组员结构。固定化的分组有助于学生对各自组织的认同。团队成员只有对各自组织有认同感,才能够有效面对各种挑战。政治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对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的培养。根据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师在固定化分组中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1.组内成员结构合理,各组实力相当。

固化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组员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能力等差异来合理分组。这样的分组不仅使组内成员结构合理,也使得各组实力相对均衡,从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2.注重组内的合理分工与凝聚力。

教师在分组时应做到分工合理,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岗位”,确保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够发挥特长,设置组长、一号发言人、二号发言人、书记员、资料员、统计员等岗位。组长发挥统筹协调的领导核心作用,不仅要安排组内的分工与岗位的轮换,还要维护组内的团结与合作。每个固定小组成员一般在6—8人,他们互相合作完成老师的任务。教师可要求每个组成立后取一个组名。在具体操作中,学生会非常踊跃,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名称诞生了,如“超级赛亚人组”“黄金搭档组”“最爱科比组”“舍我其谁组”等。学生对本组有了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以上是我对课堂分组的思考。有效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增进学生互信,这些恰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题中之意。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组内组员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还是不错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