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年古诗,赞劳动美景

2020-12-14 06:19邱菊仙
关键词:诗歌鉴赏古诗阅读

邱菊仙

摘 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文明,劳动创造了美。千百年来,骚人墨客以绚烂多彩的文笔,创作了众多与“劳动”有关的诗词作品,表现广阔的劳动场景,抒写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抨击阶级社会的黑暗不公,赞扬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格、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本文以品读关心民生疾苦、颂扬劳动场景的古诗为阅读主题,欣赏诗歌之美、劳动之美。

关键词:古诗 劳动之美 阅读 诗歌鉴赏

一、广阔的劳动场景

中國是一个传统的耕织社会,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内容在古诗词中所占比例较高。“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先秦社会生活的《诗经》,就是劳动者的赞歌。如《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表现劳动者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社会风貌,是一幅先秦社会生活的风情画。

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愉快情景。史书评价:“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唐代诗人比较关注农民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农民在田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滴滴汗水才能换来粒粒粮食,告诉我们食物的来之不易。

宋诗里的劳动充满紧张繁忙,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古诗不仅反映农耕生产的场景,而且表现的劳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延伸到各行各业。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里记载的《弹歌》可能是最古老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大致意思是:“砍下竹子,连接竹子,做成弹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短短的八个字,简洁明快地写出了先人制作工具、追捕猎物的全过程,富有画面感。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

《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我国最早的“劳动悲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你一言我一语斥责社会不公。

唐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朝代,唐代诗人笔下的劳动也充满诗情画意。如诗仙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燃烧的炉火,迸溅的火星,腾腾的紫烟,广袤的天地被照得通明。炼铜工人在明月之下,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这是一幅多么浪漫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啊。

有着“红叶传情”佳话的诗人顾况,写过种茶炒茶的《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首诗既写了农民种茶炒茶,也写了打谷晒谷,富有田园趣味。

唐代被称为“斗酒学士”王绩,性情旷达,不仅嗜酒如命,而且对酿酒技术很有研究,并把它写进《看酿酒》中:“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

“诗鬼”李贺用奇特的夸张想象描写采玉人的悲苦生活,如《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写采玉老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暴风雨中挂绳采玉的艰辛命运,读来令人动容。

绣女织锦洗锦的场景,被刘禹锡描写在《浪淘沙》(其五)中:“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蜀锦是成都的特产,唐代成为贡锦,故“锦城”成为成都的美称。傍晚时候,锦江春色如画,织锦女郎剪下鸳鸯锦,到江中浣洗,灿烂的蜀锦像是与天边的晚霞媲美,画面唯美浪漫,是一曲“川妹子”的劳动赞歌。

宋人笔下的劳动,更多的是痛斥不公的社会,如反映烧瓦工人的,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门前的土被挖光来烧瓦,但自家屋顶上却无一片瓦。那些住在高墙瓦房的富贵人家,却是连泥土也不沾一下。

有写蚕妇卖丝的,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位蚕妇入城卖丝,所见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表达作者对不公的社会现实批判鞭挞。

有写渔民打鱼的,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没人关心渔民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相比之下,清初的诗人吴嘉纪的《煎盐绝句》更是触目惊心:“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农历六月最炎热的季节,一位头发花白的盐民却在低矮的草房里,烧火煎盐。烈火熊熊,热浪滚滚,可以想象这位盐民在盐锅前汗流浃背的情景,对他来说,走到门前站在烈日下喘息,居然算是“乘凉”了。和草房盐锅的高温相比,炎炎赤日下竟然是个凉爽所在,读来令人心酸。

二、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诗写史”,古诗词扎根生活,不仅反映广阔的劳动场景,展示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斥责社会现实的不公,更多的是表现古代劳动人民面对多舛的命运,却依然坚强地生存繁衍,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距今四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上古先民农耕生活的幸福场景浮现在眼前。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过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人情往来是“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彼此话题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类的农事,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归隐的自豪,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就是一种积极努力、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清代阮元的诗词《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美丽的江南水乡适合水生植物的栽培,乡民因地制宜种菱种稻种荷花,让每一块水域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劳动创造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被钱钟书评价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其中《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村的夏日,农民白天田里除草,晚上绩麻纺线。成年人各管一行,各得其所。孩子们虽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在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对劳动的热情,是劳动观念的传承。

宋代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妻子心疼地说你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他们却只顾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这是多么温馨和谐的一家人啊。

读千年古诗,赞劳动美景。勤劳的华夏祖先,用自己辛勤劳动和民族韧劲,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车轮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唐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2] 《宋词精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版。

[3]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古诗阅读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