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0-12-14 06:19邢桂芳
关键词:渗透策略古诗文传统文化

邢桂芳

摘 要: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是文学的明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使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完美融合,和谐统一。本文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培养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 古诗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一、古诗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诗文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参与建构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古人智慧的重要途径。古诗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获得真善美的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能够使他们获得民族自豪感,进而主动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一直以来,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上差别较大,所以古诗词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1.老师方面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老师通常会将完整的篇章拆解为不同的部分,逐一进行讲解,如语法的分析、用法的讲解、句法的比较等。这种零散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古诗文失去灵魂,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机械地拼凑零件,很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此外,有的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充满随意性,而缺乏严谨性和规范,在进行翻译指导时常常随机采用多种解释,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古诗文内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生方面

古诗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距离较远,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上差别较大,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体会到古诗文学习的价值和魅力,难以激发起学习兴趣,无法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究,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效率低、质量差。

3.教学内容方面

初中语文是对小学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其知识结构更复杂。小学古诗文通常篇幅短小精悍,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较为容易,而初中语文增加了文言文和诗词的长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会更大,导致初中古诗文教学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的印象,使他们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可以将古诗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知古诗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进而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观沧海》这首四言古诗时,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诗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先用现代汉语对碣石山的壮观景色进行描绘,然后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美、自然美、意境美,并体会曹操借景咏怀的心情、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遗迹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2.深读诗词作品,领会内在情感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吟诵、熟读、精读、深读,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走进作者营造的情境中,唤醒情感意识,进而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次北固山下》这首五言律诗,诗人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出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看到的山青水绿、潮平岸阔的壮丽景色,将思乡之情蕴含于江南景色的描写中,寓情于景。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不但使学生感知到江南的美丽景色,朗朗上口的诗句也给学生带来了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滋生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文很多都体现出作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古诗文的同时体会到个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应该肩负起的责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高尚的品格。

比如《木兰诗》这篇北朝民歌,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建立功勋回朝后却不愿做官,一心想要回家团聚的故事,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和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在学习这首古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停机叹息”“代父从军”中体会木兰的孝顺善良,从“准备出征”“征战沙场”中体会木兰英勇无畏、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从“还朝辞官”“解甲还乡”“渴望亲人团聚”中感知木兰的忠孝两全。学生在生动的情节、朗朗上口的诗句中感受到木兰身上优秀的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懂得要对父母有孝心,对祖国有忠心。

4.激发学生想象,感知诗词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文通常具有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只有深入解读古诗文,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在想象中感知古诗文的美,与作者达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进而体会到文字背后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

比如学习《爱莲说》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从莲花的生长环境,蓮花的体态、香气、风姿中体会莲花的高雅气质机器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独立的品格。在想象中学生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体会到作者借物言志的用意遗迹坚贞不渝、高尚正直的高尚品格,从而受到心灵的洗礼。可以说,古诗文教育可以涵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5.赏读诗文语言,感受传统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传递,一字一词一句,无不是作者反复推敲的智慧结晶。诗文中通常有“诗眼”“词眼”“文眼”,可以为整篇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诗眼”“词眼”“文眼”是揣摩诗文深刻内涵的着眼点。

比如《望岳》这首描写泰山雄伟磅礴景象的五言诗,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寥寥数字就再一次衬托了泰山的高峻和气势,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气魄。虽然这首诗除诗题外,通篇没有“望”字,却给人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赏读诗句的语言来感受诗人精妙艺术构思,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6.借助主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深刻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进而积极地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游,在自然中感受秋天,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秋天的古诗词的赏读活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实现知识、素养、品德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这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上,古诗文教学应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辅相成,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感知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在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自然美中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具体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晶《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文学教育(下)》 2017年第5期。

[2] 杜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中华少年》2018年第4期。

[3] 周欣怡《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散文百家(下)》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古诗文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