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音乐审美的理性思考

2020-12-14 03:55郭伟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实践反思音乐审美审美意识

郭伟

摘要:音乐教育是中学美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是进行审美意识塑造的根本前提。在进行中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音乐审美在中学美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自身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完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认知并反思音乐审美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  音乐审美  审美意识  审美兴趣  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55-03

中学教育形式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具有新时代的活力,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也应该体现新时代的特色,达到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要求。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在中学学生培养中的意义,以及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方面展开论述,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反思。

一、音乐审美教育在中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音乐作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是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音乐艺术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记忆力和创新力。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通过音乐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用声音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戈登曾指出,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声音思考问题。这样一个论断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音乐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的音乐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途径,抓住音乐艺术的魅力,使音乐艺术的内涵充分的感染每一个学生的灵魂,在成为音乐爱好者的同时,让音乐成为与生活嫁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音乐教育的作用旨在通过音乐艺术的语言、音响、风格、内涵等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充分地利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直至其内心。在音乐审美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进行整体的内在感知,获取音乐音响的形式结构,体验其形式美,理解音乐并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听觉愉悦与精神满足。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音乐教育是其他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在中学开设音乐艺术教育课程和系列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提高音乐审美意识,推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而起到提升每位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作用,这也是国家重新制定新课标的目的和意义。

二、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音乐教育是在遵循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的规律前提下,通过音乐艺术学科的教学,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音乐审美教育总体上来说,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需要从感性的认知,到知性的体悟再到理性的领会,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过程。

(一)以课程为中心完善教学模式

对于中学的音乐课而言,课程无疑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深化课程改革,是提升美育瓶颈的意向重点任务。改变固定的教学活动模式,体现了对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的更新。音乐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课程环节、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摄入教学等环节和情境进行深入思考,这必然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重难点以及课程结构,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设计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以及教学原理等。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针对教学的客观实际,全面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以往的教学总是教师在讲台进行“自我独白”,无暇顾及学生接受的效果,课程讲完立刻“打道回府”。特别是涉及音乐的具体问题,如音乐的调式、调性、音乐的风格、所讲授的音乐风格所属的音乐历史,音乐的进行为什么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音乐音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平时上课的过程难以注意到的。笔者在课上就遇到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欣赏到的贝多芬的交响乐与马勒的交响乐之间的印象差异那么大?但是存在差异的同时还存在一点共同的东西?”“为什么同时期中国和欧洲的音乐音响的差别那么大?”上述系列问题,如果没有深入的备课,是很难给学生一个满意答复的。所以,要全面地对现有的教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改变课堂的“独白授课”模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对听到的音响进行思考,并按照自己的观念阐释对音乐现象的理解,让自己融入到音乐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以及发展轨迹,了解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全面音乐风格的变迁,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让学生在与音乐艺术的互动之中产生共鸣,真正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让音乐的教学活动动起来,更加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全面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意识。

(二)强化艺术活动实践环节,打造学校品牌

1.合唱艺术

当前,中学音乐实践活动开展多样,合唱艺术是现在中学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大众性和参与性最强的艺术项目,是抒发情感和凝聚心灵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能集中的表现和展示合唱的艺术美,在合唱表演艺术的完美境界中提高美的感受力。

在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中体验不同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内涵,因为合唱的类型非常的丰富,战争、现实生活、表现民族意识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均是当前合唱表演的重要題材。同时,合唱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采用无伴奏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男女生混声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尽可能丰富校园的合唱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音乐音响的追求。通过不同形式的合唱表演,演唱不同风格、题材、技法的合唱作品对培养学生整体性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提升合唱的合作意识,提高音响感悟能力,丰富合唱的音乐感性聆听经验。

2.管弦乐队艺术

管弦乐艺术在音乐表演中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中学生中具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数量并不多,但是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将具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集结起来,组成一定规模的乐队,无论是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哪怕是几个同学组成的室内乐队,只要能成立起来,都将是音乐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力量。乐队的训练和合唱的训练不同,但终究属于音乐艺术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说,训练的过程中注重音高、节奏、同步性等。乐队的训练对集体意识的训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要全面培養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爱好的学生组成团队,在集体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感觉。待训练成型以后,还可以为其他同学表演或者参加高一级的竞赛,全面提升音乐表现力。

3.其他实践环节

除了集体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还可以考虑声乐演唱(美声、民歌、通俗),毕竟声乐演唱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开放的,不需要有很高的门槛。只要嗓音没问题,这项艺术活动必然没有太多的障碍。特别是现在青年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胜过其他类型的演唱形式,可以鼓励他们多听、多唱思想健康,意涵深远的流行音乐作品,也鼓励管弦乐队的同学运用不同的乐器表演,增加学生感受音乐美感的途径。

总之,要从多角度、多视角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具备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改变传统的“独白式”授课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参与进来,学习并体验古典、高雅艺术音乐,真正的提升音乐素质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情趣,将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这种超常心态引导到学习和体验高雅的艺术音乐。

三、实践性反思

当前,从国家的层面已经提出美育的重要性,作为中学音乐美育者工作应当作为一件重大事件来抓。在进行音乐的美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尊重音乐审美规律

音乐审美教育旨在唤醒并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以独有的思维来感受音乐的美感。音乐审美经验主要源自自身的听觉感受,也就是聆听。音乐审美的教学要回到音乐的听觉上来,不要给学生设定听觉情境,通过感性的聆听,直接感受音乐音响,体验感性的美。在学生聆听以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反之,学生会用教师的观念对音乐作品作出相应的判断,这样的审美教育之中,很难发现学生自身。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教授曾大声疾呼:音乐何需懂!放开你的耳朵,听!听!听……

在我国现阶段中学的音乐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都非常清楚。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停留在这样的现实:音乐课就是放放歌曲,听听音响,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唱几首歌曲,仅此而已。当然,还存在一个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实,那就是学校近三分之一的音乐课都没有开起来,而是被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这样的强势课程所取代了。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我们要深刻反思。

(二)改革与完善音乐教育模式

只有真正实现审美价值的音乐课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教育。正如前文提到的尊重艺术教育规律,要让学生充分的聆听,建立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更新我们的音乐教育理念、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设计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在课堂上感知、体验、把握音乐的美,真正科学、系统、全面地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学生充分认识音乐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不能让学生惯性的认为音乐课就是课,被动、应付,这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模式。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要轻松愉悦的学习,融入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适时地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为中学音乐教育课程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三)积极传播当代优秀音乐作品

美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审美教育并非只要提供音乐鉴赏即可。而是要从众多的音乐作品中选择具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的作品进行置入的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如《走向复兴》《走进新时代》《北京喜讯传边寨》《红旗颂》等,这样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能小觑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这里面也包含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应当秉持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正确的审美教育。

(四)加强中学音乐师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音乐美育工作的强力推进离不开专业的音乐人才。中学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音乐师资的建设力度。中学音乐师资的建设,一要考虑师资的数量,作为普通的市区高中,一般学生基本在5000人左右(以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为例,在校人数已近6000人)。按照这样的在校生规模,学校的音乐教师起码应该在12人-18人左右;第二,要考虑的师资的专业方向。学校对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或者学校自行设置音乐课程,课程的内容都是音乐教材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社团的建设需要,如对合唱团(队)、民乐团(队)等团队的建设。所以,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还应该充分考虑这方面的需求。综上,我认为,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联合推进这项工作。既要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提升或进修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选择性的引进音乐师资。

四、结语

学校的音乐美育对象是青少年,将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青少年而言无疑是最理想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进行精心的设计,内容方面需要精挑细选,挑选审美意义深远的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与优秀的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同时应当结合深浅适度的音乐基础理论和背景知识;将课程建设与艺术实践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内容等方面介入音乐审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共性培养相结合,激发审美想象和审美幻象,将音乐审美变为双向互动。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爱青.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J].中国音乐教育,2004(11).

[3]王慧.音乐教育与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21):117.

猜你喜欢
实践反思音乐审美审美意识
关于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实践反思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反思和评价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