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跳绳游戏化指导策略初探

2020-12-14 04:19朱传兰
读写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大班幼儿跳绳

朱传兰

摘 要跳绳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如何帮助幼儿习得这一技能,是反复训练?还是游戏化自主习得?本文以羊羊学跳绳为例,针对大班幼儿跳绳技巧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寻找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关注心理变化、寻找最近发展区等方面,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提出了大班幼儿学习跳绳的游戏化支持性指导策略,从而让孩子会跳绳,爱跳绳。

关键词大班幼儿;跳绳;有效学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050-02

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往往体现在孩子的游戏或区域活动中。该如何在集体教学中讓孩子体现其主体性?

一、问题——“教”会跳绳VS“学”会跳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教育的子领域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要求5~6岁的幼儿能连续地跳绳。学会跳绳,是大班幼儿年龄阶段一项必达的体育运动。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孩子们学会跳绳的过程也不尽相同,或顺利或曲折。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操场上,教师不厌其烦地为孩子们做跳绳动作示范,一遍一遍督促不会跳的孩子加强练习,好像教师教得多,孩子们就学得快。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屡见不鲜,孩子累,教师也很累。如果这样的忙碌与辛苦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那也就累有所值了,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美好,有的孩子因为练习再练习而对跳绳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面对如此技能性活动,教师们不禁要问:是教会幼儿还是让幼儿自主学习?《指南》明确提出了教育建议:“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正是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也过于关注幼儿动作的规范性,从而隐性地增加了幼儿的心理负担。幼儿技能动作的习得,应是在一定情境中、游戏中逐渐习得,教师的技能教授也应注重趣味游戏性、个体差异性、循序渐进性。

二、实践——跳绳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以幼儿羊羊(化名)为例,笔者对大班幼儿学习跳绳进行了尝试与实践。

(一)胆怯——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增加趣味性,激发兴趣

如何做到跳绳活动游戏化,首要问题是增强跳绳活动的趣味性。《纲要》中提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当孩子们兴趣高涨的时候,提出要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跳绳比赛时,笔者应该顺着孩子们的意愿,这样更有利于笔者掌握孩子们动作发展水平和跳绳所达到的能力。

案例1:跳绳比赛

新学期伊始,笔者和孩子们谈到在家有没有练习跳绳时,孩子们情绪高涨,嘟嚷着要求进行跳绳比赛,笔者顺势便答应了。应孩子们的要求,我们采用的是竞争赛制,男女对开赛,比赛中的孩子们拼尽全力。轮到羊羊时,她先是扭扭捏捏地不肯上场,在同伴的一番劝说下,她慢吞吞地走到中间,低着头用手不停地扭着绳子。当口令喊完开始后,她还是用手不停地扭绳子,然后双脚跳两下,绳子甩一下,结果一个都没跳过去。听到同伴的嘲笑,她红着脸,扭绳子的频率更频繁了……

羊羊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平时到园时间较晚,特别喜欢跳舞,从她跳舞的动作中,笔者发现她的动作协调能力很好,她的动作发展已达到5-6岁幼儿的发展水平。她对跳绳也十分感兴趣,但总是跳不好,动作难以统一。

游戏化指导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珍视幼儿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诱发幼儿主动学习。当孩子们兴趣高涨,提出要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跳绳比赛时,笔者顺着孩子们的意愿,这样更有利于笔者掌握孩子们动作发展水平和跳绳所达到的能力。同样,当个体有异于大众,孩子无法由内部升腾起一种对“跳绳”的渴求,教师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激发孩子的内在愿望。

(二)羞涩——注意个体差异性,鼓舞自信,循序渐进

幼儿动作发展个别差异较大,体质也有强弱之分。因此在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加以指导。孩子的经验水平和学习进度总是有差异的,他们对动作的理解和具体的操作方式可能与教师预设的不一致,他们的尝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教师不能要求统一的起点、统一的进程,有时候孩子的学习有他自己的节奏。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若能体会幼儿的这种心情,就会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幼儿是敏感的,不应该苛责,她只需要多几次跳绳的机会。

案例2:手甩一下,脚跳一下

笔者走到羊羊身边说:“羊羊,我和你一起跳好吗?”“我不會跳……”羊羊低着头,用只有她自己听得到的声音回答一道。“没关系的,你仔细看我怎么跳,我跳完之后你在试试,你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了的。”笔者故作轻松地说道。说完,笔者边说边跳:“手甩一下,脚跳一下……”当反复地跳完5个后,笔者让她合着笔者的口令,试着跳绳。她也同样念叨:“手甩一下,脚跳一下……”绳子甩过了,脚却没跳过;脚先起跳,绳子没甩;情况反复,几个之后,她又开始频繁地扭绳子了……

游戏化指导策略:

《指南》着重强调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1.同组教学与异组教学

在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身体素质与学习品质等差异往往会导致幼儿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并善用幼儿学习的差异,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同组教学是将学习进度与学习方式相同的幼儿组成一组。在跳绳中,班级有部分像羊羊这样技能缺失的幼儿,教师将其组合成一组,实施小组教学,教授跳绳的技能技巧。当幼儿习得技能后,采用异组教学的方式,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孩子分在一组,鼓励幼儿间互相学习。

2.感统结合,手口并用

在演示的过程中,虽然笔者采用了手口并用的方法来刺激她的大脑,更有利于她掌握学习方法,但从羊羊的反应中看出,笔者的教育方法纯属于个人的理想状态,羊羊尝试失败后,又让她对跳绳失去了兴趣……而手口并用的咒语,还是源于教师的经验基础。对于羊羊式的孩子,教师能给予的支持是放慢学习的脚步,及时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提供适宜的指导,以引导幼儿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

(三)快乐——控制运动量,动静交替,花样跳绳

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跳绳活动,可以满足幼儿运动、娱乐、表现、交往等身心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但在组织幼儿参加跳绳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幼儿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活动量,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运动量是否适宜,并根据幼儿体力状况灵活调节活动量。

案例3:合着节奏间断跳

那日,笔者和羊羊来到了长廊:“羊羊,我们试试跳绳好吗?”她拿起绳子,甩了两下,没能跳过,便低下头说:“老师,我不会。”笔者打着节奏哼着歌曲:“我/可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划线处起跳一个)笔者唱了两句后,她也跟着哼了起来。笔者趁热打铁道:“你听老师唱,到我拍手的地方跳一下,好吗?”一开始她还是那么小心翼翼,动作甚是僵硬,慢慢地,她手脚并用地跳了起来,不一会儿,她发现自己竟然跳过去了三个。笔者马上鼓掌表扬道:“哇!羊羊你会跳绳了。”她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兴地说到:“是啊!老师,我明天要跳到10个。”说完,跑到“我跳绳,我快乐”评比栏前,将自己的圆片换成了会连续地跳1~10个。

游戏化指导策略:

1.练习模式循序渐进

开始练习跳绳时,动作需从慢速到快速,由简单到困难;首先,学习单人跳的基础动作,然后,学习困难的复杂的多人跳或团体跳的提高动作。

2.练习时间合理合适

练习跳绳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不受限制,需要注意的是,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跳绳,以免引起反胃、头晕等症状。建议使用下课时间和课外时间进行练习。

3.选择合理的放松活动

每次跳绳结束后,要组织幼儿适当进行全身放松或拉伸活动,帮助幼儿及时地缓解疲劳、快速恢复正常心率等。

三、收获——以幼儿为本,游戏化指导

纵观羊羊跳绳,从同伴面前的胆怯、羞涩,到开始领悟跳绳节奏的快乐与轻松,笔者一直给予放慢学习脚步的支持,及时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提供适宜的指导,以引导幼儿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

(一)顺应——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幼儿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从整个过程看,教师顺应了羊羊的发展,帮助其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当第一次的教育要求没有达到设想的目标后,教师静观羊羊表现,耐心寻找羊羊喜欢的学习方法,根据羊羊自身的个性重新制定教学策略,把学习的权利教还与她,让她在自己适应的方式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跳绳。在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努力地为幼儿创造了从“量变”到“质变”环境,让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捕捉——发现幼儿的需要及合适的时机

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羊羊学跳绳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观察,捕捉她的表现,寻找合适介入的时机,找到了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孩子会跳绳、乐跳绳。这正是体现了《指南》精神中的关注儿童有效学习的理念。

(三)支持——提升幼儿经验及主动构建能力

在整个学跳绳过程中,教师能弹性处理幼儿的发现、进步、表现、提问,当幼儿困惑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低级句号式的反馈,取而代之,以启发、点拨的提问、总结,引导幼儿新旧经验的交融,激发并支持幼儿搭建适合自己的脚手架,主动构建新经验,从而形成幼儿头脑里的惊叹号和省略号。

四、思考——期待大家一起来探讨

羊羊跳绳笔者更多的是关注到了一个孩子的个体发展,那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集体活动中,教师能否制定更加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来促进每个孩子的有效学习呢?这些问题与困惑,笔者期待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和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大班幼儿跳绳
跳绳的起源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NO.10 跳绳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