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12-12 18:53:52王世清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王世清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关于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任务,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文中,笔者针对初中生爱国意识淡薄、教师对“家国情怀”教育理解不透彻、学校地理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初步研究了这些现象的成因,提出“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原则,基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角度制定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育策略,试图探索具有典型特征的课程案例。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 “家国情怀”教育 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一向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盲区。过去,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本身,都把地理当作一门“副科”,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照本宣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探索和研究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成功案例,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排查法、问卷调研法和行动调查法,根据初中地理课程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探讨制定一种易于实施,且更具操作性与宣传性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

“家国情怀”教育涉及的领域较广,囊括青少年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研究传统文化教学,挖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关涉“家国情怀”的内容。旨在培养初中生地理学习之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提高他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鉴赏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面

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师可借助课本内外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示例或本地区本学校响应爱国主义号召实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无数先贤学者曾在这片土地播种知识,创造出一段又一段历史佳话;我国东临朝鲜,北临蒙古,东北临俄罗斯,西北临哈萨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丰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姿的人文景观和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十三朝古都西安、儒学奠基地洛阳……这些地理因素都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积淀传承,随着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家国情怀”教育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所谓“爱国”不只是口头表示,更不是盲目附和大众,哗众取宠,而应当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梁启超曾讲:“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更要履行身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对这个国家负责。例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这一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我国水利资源分布情况、增减趋势和诱因等,探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我国水资源的流失,呼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意识;在《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影响》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收集课外资料,向学生展示我国颇具文化特色的民族区域和历史古迹,学生油然生出一种使命感,一种自觉维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师层面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在授课时,应主动探索研究,充分理解课本有关“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再借助讲授法和谈论法等教学方式,深度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祖国的喜爱之情。例如,教师在讲授《多民族的国家》时,可通过开展“少数民风初体验”“少数民族一家亲”等活动,将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可在图书馆或者校内网搜集所选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民风民俗、发展状况、经济形势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开展活动式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课堂讨论能够增强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加强他们对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强化期民族情感;在《中国的湖泊与河流》一课的讲解中,教师还可引入现实中的环境破坏及环境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正视自然灾害,学会爱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做到言传身教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笔者经调查发现,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较为关注学生成绩,经常忽视他们的真正情感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稳中求变,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宗旨,始终贯彻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重要思想。例如,在讲授《多民族的国家》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和口吻,对不同于本族传统文化的其他民族文化要兼容并取,始终以民族大团结为基本宗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真正意义与内涵,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与平等。

(三)学校层面

1.建立多元一体的素材库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力度加强,学校教育环境也得到改善,与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出于教育教学需要,地理课程能够从学校以外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聚合而成的网络资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文资源、为人类谋生存的粮食资源、产业变革时期飞速发展的科技资源……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就如何整合学校、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创设多元一体的素材库,为初中地理课教学打好基础。举例来说,假如某学校拥有完整的信息资源素材库,教师在讲授《地图》这一课时,只需轻松搜索,各种类型的地图便能呈现在师生面前,比如能展示3D、2D地图,给交通生活带来便利的移动端App;通过拨动时间轴,让学生观察板块运动,了解中国朝代变迁的动态版图;只要输入农作物,就能找到其归属地或适宜生长地区的全球三维立体地图……

2.完善教育评价方式

如今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分数为王”已成传统观念。然笔者经调查发现,只看重考试成绩的学生或家长还是占很大一部分,而对于自身或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却不太在意,外界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也大多如此。要想提高學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必须从学校制度入手,制定相应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初中地理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敬天惜福”等思想,向学生阐释传统文化知识在水资源维护和救治水资源流失上具有特殊价值,并警示学生,与传统文化脱节会给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严重后果;然后通过布置家庭作业、课上临时小测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于我国水资源地理分布、各地区储量以及增减趋势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最后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强弱……学校只有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知识水准的创新型人才。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核心,也是我们国家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家国情怀”教育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初中地理教学与研究迈向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6:05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8:17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