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选优质问题 推进课堂高效

2020-12-09 05:39俞军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明确目标

俞军

【摘  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是“问题解决”。纲要多次提到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见“问题”二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多而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活动方式多样、灵活,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等主题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学生思维锻炼相融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优质问题;凸显高效;明确目标;启发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集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三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题内容多而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活动方式多样、灵活,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把活动主题分解成有研究价值的、可操作的小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呢?提问至关重要。

常言道:“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习离不开问。教师在课堂中也往往以“问”贯穿教学,但这些“问”的问题有多少是深入学生内心的呢?有多少能体现教学价值呢?遗憾的是,这些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可见“问问题”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一、认清现状,正视问题

1.目标不明乱提问。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前几年,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导向,更没有专任教师任教,经常处于有科目没课堂的尴尬境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目标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随意提问,盲目提问,该问的未问,不该问的乱问,抓不住重点,更突破不了难点。教学通常是简单仿效以前活动课的模式,只在感官技能的训练上给予一定的关注,而学生创新智能的训练却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经不起推敲。《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颁布后,对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有了明确规定,宁波教研员吴老师也在地市级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要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做到每课有目标,目标必清晰。

2.教师掌舵牵着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开设了很多年,但因为多种原因一直徘徊在课程边缘,不能有效实施,学生对于规范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知之甚少。加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往往又超过学生的认知。这样的课堂中,教师通常会不自觉地化身为“大家长”,一人独大,权威性不容置疑,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自问自答”,费力前行。

3.形式丰富轻思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教师已经重视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课堂提问亦是如此,类型繁多。但课堂提问兜兜转转于认知问题,鲜有论证性等优质问题,即便有也总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搭台,以求有个“心中的答案”,对学生思维锻炼没有太大帮助。

学起于思,思起于问,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技能,而提出一个问题,尤其是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但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提出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值得学生思考,还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质疑为导向,能激发学生复杂思维,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及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

基于以上認知,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达到课堂高效就要多提优质问题。

二、甄选问题,凸显高效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现状及优质问题特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关注优质问题的提出。

1.精挑问点,明确目标

一个主题活动,切入点很多,从哪里切入,如何切入,都值得深思熟虑。严禁“顾全大局”“面面俱到”,所以问题的选择要目标明确。

(1)激发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替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如《走进余姚方言,传承本土文化》这一主题的切入。教师先以余姚话问候班级学生,见学生深感意外后,问一问学生听懂了吗?继而引出“余姚方言”这一主题,顺势抛出一个师说方言,生寻找身体部位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做一个热身运动(猜一猜),请看大屏幕,我来说两个余姚方言词,你们来找找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乐阁桌”“脚阔头”)

这一问题,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边指认相应的身体部位,一边念念有词。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实则饱含深意,让学生手、眼、耳齐参与,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余姚方言词汇,活动主题明确,教学目标清晰。

(2)突破重难点。课堂中随意提问的现象屡见不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不同于语文、数学等传统的知识型课程目标清晰,重难点明确,但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主题内容,更要凸显主题的重难点,给每一次活动设置一个有力支点。如《走进余姚方言,传承本土文化》教学重难点:围绕“余姚方言”这个大主题,尝试用提出问题,形成小的主题活动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针对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范例提出了以下问题:

问题1.余姚土话的发音有什么特点?

问题2.姚剧怎么演?

在问题1提出时,教师利用地图随机简单补充了余姚方言发音特点,激发学生产生“探究余姚方言发音特点”的兴趣。问题2提出时,教师摒弃深究“姚剧团”,转而选择学生熟知的同龄人——学校两位姚剧小演员的表演视频,唤起学生对余姚传统剧种的热爱,萌发“学姚剧”的念头。

两个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题,实则代表了“余姚方言”主题中最重要的两个类别,一是余姚方言的发音特点,二是余姚方言演绎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在这两个问题和补充资料的启发下,打开了思维,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以生为本,落实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因此,在主题确定课上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形成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至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以教定学”,优质问题的甄选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走进余姚方言,传承本土文化》活动主题分解时提出了核心问题:大家还对余姚方言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呢?把你感兴趣的问题写下来。

问题的甄选整理要符合学生个人在学校内外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如中学生提出的“余姚方言的日常用语有哪些?”这一问题对于单一研究“余姚方言”来说非常有价值,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就要把它剔除出去。

3.追根究底,启发思维。优质问题是能以质疑为导向,激发学生复杂思维,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由于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局限,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拥有教学智慧,马上辨别出问题的潜在价值。进而对学生循循善诱,对问题刨根问底,挖掘出问题的真实价值。如《走进余姚方言,传承本土文化》主题分解课的梳理问题环节,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是:余姚方言和其他方言有什么不同?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涉及的面太广,可操作性不强,价值不大。但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就是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精神吗?只要引导得法,也许就能柳暗花明。

综上,根据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基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学情,在纲要的指导下,课前学习预设优质问题,学会甄选优质问题,要有一双识“问题”的慧眼,使课堂高效,最终向达成“问题解决”这一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吴万辉.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2]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课程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张筱玮.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透视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万伟.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的问题及其规避[J].教学与管理,2014(3).

猜你喜欢
明确目标
莫让“随堂”变“随意”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体会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讲究艺术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浅析从母语思维走向英语思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