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摘 要: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教师们将课堂还给学生。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产生兴趣,因此教师们一直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究高效的趣味化教学手段,希望学生们在兴趣提升的同时获取生物知识并提升生物素养。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趣味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趣味化教学;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禁锢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新时期教师们一直在探索新方法。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高中生物学科知识具有自然与科学两种性质,对学生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们十分重视生物教学。新课改模式下,趣味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高中生物教师也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教学策略,希望学生们可以在感受到了生物学习的兴趣之后再深入探究知识,以此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因此生活化的情境对于教师教学帮助解答。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快速融入生物课堂,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在新课改背景下,当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展开生物教学活动时,学生们能够在生活情境中真切体会到生物知识源于生活的本质特点,并且对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打基础。除此之外,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先播放了一则转基因食品危害的新闻报道,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们转基因食品存在不安全因素”。学生们思考疑问。教师又将超市中标记了非转基因的大豆油等图片展示出来,继续提问:“为什们商品中会重点强调非转基因呢?”学生再次陷入思考,并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话题十分感兴趣,教师也由此引出基因的本质话题,展开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将遗传物质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能够通过格里菲斯、艾弗里两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真正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组织小组比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不管是在课改前还是在课改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都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且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很多教学小技巧。课堂中,比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联系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小组比赛展开了教学活动,以此促使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生物学科知识探究的兴趣,并由高效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时,教师一上课便组织了一场小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说出前面学习的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各个知识点,并进行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总结较为全面的小组获胜。出于获胜心理,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氛围中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并且发散思维将课堂中教师扩展的内容也记录下来,做好了充足准备。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经过大家总结出来的这些知识点,你们能够自主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关系吗?”很多学生认为有关系,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并对解答此问题产生了兴趣。小组比赛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展开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三、设置悬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促进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悬念法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与悬念融为一体。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展开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只母鸡和一些玉米以及之前学习的鲁滨逊形象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问道:“同学们,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呢?”学生对此问题十分感兴趣,有的学生提议先吃鸡,认为鸡比较活跃,防止它跑掉。有的学生则建议先吃玉米,并说明了鸡可以下蛋,循环利用。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继续问道:“哪一种方法能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获得救援呢?”还有的学生指出用部分玉米喂养鸡,鸡生蛋后再吃鸡的想法。教师也由此引出“能量的流动”概念,并结合实例将太阳能、化学能以及热能之间转化关系、能量流动过程等知识点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意义。在悬念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升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随之增强,获取生物知识的效率也顺势升高。
一言以蔽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将情境化、小组比赛、悬念教学法等引入课堂,以此在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伟雄.高中生物趣味性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2016.
[2] 李冰.高中生物趣味化教學方法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000(018):P.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