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思促成长

2020-11-30 09:08柯晓露黄巧曦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教学反思

柯晓露 黄巧曦

摘   要:对福建省物理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教师的反思能力现状。搭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结构框架,阐述培训要素及实施保障建议。在福建省高中物理教师培训中进行实例研究,得出此培训方式能提高参训老师的积极性,培养反思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例载体;沉浸式培训;专业成长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后很快影响了国内教育。学者们意识到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并做了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申继亮把反思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发性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回顾;第二阶段理性反思,形成多种观念,并多角度多侧面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理论;第三阶段发展性反思,能够清晰表征问题,揭示行为背后的规律、理念,并以此解决问题,监控调整自己[ 1 ]。

根据反思的理论研究,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2014年到2019年的福建省物理教师培训班中抽样发放,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62份,对福建省物理教师的反思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数据指导相关培训课程的设置。调查问卷设置包括物理教师的反思行为情况,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认识及教学中的困惑等等。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物理教师在授课完后会写教学后记、教学体会并进行自我评价的达到67%,但是能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索,揭示行为背后规律和理念,并撰写教研论文的老师只有24%,而什么都不做的老师也有9%之多。在反思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设计进行反思的为85%,而能进行更深入反思的老师非常少。老师们认为阻碍反思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学任务过重,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教师群体的帮助。从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福建省物理教师的整体反思水平相对较弱,处于反思的第一阶段自发性反思较多,能进入第二阶段理性反思的只有20%左右,而能进入第三阶段发展性反思的老师非常少,只有10%左右的老师能经常做到。反思的滞后阻碍了物理老师的专业化的成长,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

1  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结构框架

通过调查分析及实践,我们发现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对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结合顾泠沅的“行动教育”基本模式[ 2 ]和培训实践,我们设计出了如下的培训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操作步骤及要求如下:

(1)训前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针对特定主题提出教学问题清单,撰写教学设计。训前培训主题及实施方案确定后,应根据主题及研究目标挑选研究的载体,即课例,及时创建虚拟班级平台,在虚拟平台上布置作业,通知参训老师登陆平台提交训前作业,训前作业应至少包含问题清单和教学设计两部分,使参训老师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并进行反思总结归纳。

(2)理论引领:更新理念。通过专题讲座和文献阅读的形式,理论导师更新学员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展示自己和当前的研究成果,参训老师通过反思意识到自己认识和水平上的差距。获得新的理念,并确定了研究目标。

(3)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设定课例研究的目标。参训老师根据新的理念和课例研究的目标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通过小组同伴互助进行批判式反思,得出研究课的教学设计。

(4)課堂观察:研究行为。教师选定人员进行研究课授课,参训老师在观课前,先学习必要的课堂观察技术,根据目标拟出要关注的系列关键问题,分工合作,做好观察表格,最后进行教学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整合形成课堂观察报告。这里可以根据培训的时间长短做调整,如果是短班可以提交反思小结即可。

(5)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的获得。从学生出发改进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参训老师通过反思,在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的获得,关注从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

(6)实践引领:改善行为。实践导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和老师们一起观察讨论,寻找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引领指导老师们的反思,促进研究目标的达成,促进参训老师行为的改进。

(7)训后阶段: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针对研究目标进一步进行教学实施,并通过观察反思改进教学行为。课例研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短短的几天培训时间内只能解决最主要的问题,还需要老师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来完善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最后改善教学行为。

为促进培训的顺利实施,我们整理了如下的培训实施保障建议:

(1)成立“培训管理者+首席专家”的项目管理团队。培训管理者保障培训的顺利实施,首席专家全程把控培训质量。在培训中加强对学员的安全教育,特别在目前的疫情防控阶段,要更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和网络安全。

(2)训前需求调研,理论引领,确定培训主题,搭建培训课程框架。通过训前调研充分了解了培训对象的情况,并通过文献等进行理论引领,结合培训项目的要求,确定培训班主题。培训团队从模块出发,搭建培训课程框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修改,组建专家团队,保证授课质量。

(3)训前作业布置,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培训管理团队在拿到参训老师名单后,即通过短信电话沟通,及时与参训老师取得联系,并开通班级qq群或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通知入群。使参训老师在班级开班之前就能进行沟通交流。群里及时发布开班通知、培训安排、训前作业等等。参训老师对培训有了一个提前的了解,根据培训内容准备材料和问题,带着问题任务参加培训。

(4)训中总结反思,教学改进。在培训中要求参训老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下校听课实践中做好笔记,课后进行深度评课研讨,修改自己之前提交的教学设计作业,并在研讨中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在片段教学展示环节中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改进成果。

(5)搭建研修交流平台,创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条件。为便于参训老师交流研讨,共享研修成果,发布研修信息,开通虚拟网络班级,开设“班级动态、班级简报、研修成果、资料推送、网络直播、学员风采”等栏目,全面展示培训项目研修过程与成果。登录进入平台后可上传培训作业,提交学习心得,参与交流研讨。

2  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实施案例

在福建省普通高中高级职称物理教师培训班上,我们多次实践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动量守恒研究”课例为例。序列课程安排如图2所示。

培训团队在制定好培训课程后,及时与参训老师进行交流,并根据培训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参训老师须根据制定主题提交训前作业。老师们在参训前即进行了思考整理,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在培训中,同样布置了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每个专家讲座后都应及时总结,提出问题。到中学实践听课后还有评课任务,需提交评课稿并发言,最后还应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选取代表进行教学展示。这种培训方式调动了老師们的积极性,并给老师们展示的舞台,使老师们沉浸其中。本次培训最后收集到了52份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修改稿。并对三份教学问题清单:“动量守恒复习课问题清单”“牛顿第三定律问题清单”和“实验问题清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拟出了48份的教学论文主题及论文框架。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反思研究指点了方向。

3  培训模式实施的反思

在培训中,还应关注如下几点:

(1)课例研究是一个循环研究的过程。在短时间的集中培训难以全面展开。参训老师在培训过程中也无法自我授课研究。可增强训后跟踪指导功能,把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使研究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

(2)在教师反思能力成长特别是论文等成果生成上应进行训后跟踪,建议建立教师的网络个人档案,通过及时更新跟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参训老师中有经验型和成熟型教师,也有部分的新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达标校教师和非达标校教师在教学问题上也存在较大差别。在模式培训开展中可进行分层教学,根据老师的不同进行分组,设置不同的研究目标,达到培训效果。

(4)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如专题讲座、问题引导、技能训练、案例教学、同课异构、听课评课、问题研讨、线上线下结合等。

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针对老师们最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培训。通过丰富的理论支持来深入了解掌握教师反思能力现状,通过专业引领为教师反思能力的成长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培训注重老师的参与,充分考虑参训老师的培训需求,专家在培训中注重互动,老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技能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导师的引领开展教学观摩、互动研讨以及比较研究,充分体现了参训老师研究的主体性,通过反思能力的培养促进了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22(3):46-48.

[2]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3(1):9-15.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教学反思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