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

2020-11-28 07:29袁俊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1期
关键词:实践分析有效提问初中数学教学

袁俊美

摘  要:在初中数学阶段,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帮助学生将知识化繁为简,更好地消化理解,还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上,都必须要重视有效提问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本文基于新课改教育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实现有效提问的原则进行了研究,并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现实,对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实践分析

初中数学教师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要重视有效提问的设计。从问题难度、内容、提问形式、对学生的启发等角度进行综合设计,重视学生从问题中所获得的思考和启示,重视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关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培养,对增强学生长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打好数学能力基础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设计和应用上存在不足。并且在问题的内容、形式、方法上也存在低效,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对数学兴趣的激发也帮助甚微。比如要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就不能总是在讲解到某一知识点时问学生:“我说的对不对?是不是?”这种问题一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面,只需在正反选项中选择答案;二也没有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散,只是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和提取。比如在教学相关性方面,问题的设置应结合重难点或易错题,教师不必对一些非重点且普遍掌握的问题进行提问;在问题数量的设置方面,也不能过多,尤其是缺少针对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大量提问会消耗学生课堂精力、造成思维和精神麻木,打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

基于以上问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契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所接触的问题完全依靠自己闭门造车想要解决存在较大难度,需要依靠同学、师长的帮助从而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踮起脚就够得着”,学生能看见自己可以成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增强学习自信和激发挑战欲有不错效果。因此教师在有效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在问题难度、思维方式、解题方法等方面契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避免问题过于肤浅或深奥,以让问题发挥最大教学价值。

(二)与教学紧密结合

一是不要问与教学无关,或存在微弱关联的问题,既会让学生思维混乱摸不着头脑,也会对学生此前学习状态造成干扰,影响学习效果;二是在与教学结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易错点、学生难消化的知识等来进行问题设计。即要有针对性,以满足和解决学生真实学习需求为目的,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学习问题,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坚持适量和趣味并重

适量原则是为了保证学生对每个有效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过程都能保证充足的精力,不造成精力浪费或出现精力不足而导致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应用效率也应列入问题设计数量的考虑范围。趣味性原则具体而言包括问题内容的趣味性,比如将教学和生活元素結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包括问题形式的趣味性,比如在问题呈现方式上,可用多媒体课件、视频作为问题载体,亦可教师口头提问。而在问题内容的表达形式上,则应注意措辞、语气等问题,做到用语准确、简洁、明了,避免模糊用语、缺乏逻辑、语气过于严肃甚至带有强制性意味等,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问题思考环境,对促进思维活跃和认知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一)重视优质提问,启发思维

1.提问应具备针对性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应提前根据教学重难点和班级学生的不同数学情况,包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基础能力等来设计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教学重难点的优质问题。重在启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识探究,从已有方法向新方法转变,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中关于“实数”的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关于“乘方”“开方”“平方根”“立方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有关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就可先在每个关键点教学结束后设计一个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也可适当进行延伸,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如:“数的运算随着数的不断扩充有了什么发展?”“从平方根与立方根中分析乘方运算与开方运算的关系?”“比较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实数与数轴是什么关系?”然后在整个章节学习结束后再借助每个小节的问题回忆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巩固强化基础的目的。

2.提问应具备时效性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总会发生一些好的或坏的教学事件与教师的教学计划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及时出现的状况或产生的新思考,根据学生当时的反馈来调整之前设计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八年级的“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接触有关“角的平分线”的知识。此时教师就可适当提问请学生对“角被平分”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例举生活中被“平分”的物品或现象,引出“对称”“轴对称”的概念,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发现问题

有效提问不止是学生坐在课桌旁望着讲台的老师回答问题,这极大约束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应将学生从座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或者身心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对情境的融入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的同时,也通过不同角度对情境的观察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收获新的灵感,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严谨思考、合理想象等能力有重要意义。

例如八年级“三角形”章节中的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就可融入“三角形”主体内容教学中。比如要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规律,首先教师可请学生凭借肉眼观察三角形或自己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大小的实验,将所得结果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并记录下来。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成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过程。再提问“为什么要证明”,请学生结合自己方才观察、实验和证明结果进行思考并回答,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客观、理性的思维品质。

(三)促进合作学习,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不少初中生由于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自立意识迅速发展,再加上初中学业压力加大,以及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在主动性上却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造合作学习的条件,促使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与同学的沟通、交流、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除自学以外的更多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对生活和社会的适应性。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式多解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对“x”的两个解进行取舍的情形。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程式的多种解题方式,对隐藏的题干要求进行分析,以找出最优解答方案和最优解。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设计有效提问方面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教学相关性不足、忽视提问原则等问题。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重视有效提问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时效性,课前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优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并重视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还要重视对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学生通过优质提问获得数学思维、能力、技能的提升,对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继朝,田金花.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239.

[2]贾宏宇.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实践分析有效提问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对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的分析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