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摘 要: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借助翻转课堂来展开教学工作,其不仅仅改变了教师固有的一些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既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着重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又要切实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着重提高学生对一些语文知识的掌握度。另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后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切实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应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致力于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来展开教学工作。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翻转课堂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该如何借助翻转课堂模式来展开教学工作缺乏可行的方法来作为支持,进而导致所组织开展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完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和说明。
一、课前进行预习,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
想要真正发挥翻转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其关键在于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着重在预习的过程中去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的重要性,尤其在课前,更没有让学生认真完成预习环节,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并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工作。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
例如,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并搜集一些和黄山奇石有关的图片或文字素材,并对这些有关黄山奇石的素材进行浏览和赏析,进而了解黄山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就“课文当中哪些语言文字描述了黄山石的奇妙”“在众多的黄山石当中你最喜欢的黄山石是哪块,”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从文章当中找出這些问题的答案。如此一来,既让学生在课前对于《黄山奇石》一课当中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降低了课堂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课堂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想要借助翻转课堂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度,其不仅需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着重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启迪,同时还需要切实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并借助更加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来展开教学工作,从而切实加深学生对一些语文知识的掌握度。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当中,起初,教师可以给学生随机出现一些植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比如,蒲公英靠风力来实现种子的传播。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感悟全文,着重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掌握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办法,并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种植物,仔细进行阅读,试着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一株植物,会利用怎样的方式去传播种子。最后,为了切实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认识植物”为主体的趣味游戏活动。在本次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植物制作成卡片,并让学生试着来说出这些图片上植物的名称,以及这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度。
三、课后进行总结,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想要真正发挥翻转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好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工作也是十分重要性。为此,教师在借助翻转课堂模式来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就应该切实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工作。
例如,在《妈妈睡了》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做好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趁着对本节课相关知识内容印象比较深刻,做好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工作。既要着重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切实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借助翻转课堂来展开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今后有关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既要充分把握翻转课堂的优势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内容来合理的展开教学工作,又要对现阶段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出调整和优化,采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兴致和动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
[2]贺庆.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 河南科技,2015(2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