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粤西方言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①
——以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生为例

2020-11-25 18:03:34
现代英语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客家方言闽南语粤语

黎 丽

一、 引言

国内研究者对“汉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进行广泛研究,并取得较多成果,但是大多研究是针对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而粤西地区作为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缘广阔,人口众多,也存在着多样化的方言口音,尤其以茂名居多。 茂名的方言主要可以分为三个语系:粤语方言语系、客家方言语系和闽南方言语系,以这些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常常会碰到因母语干扰而难以进行标准发音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英语学习初期没有掌握标准的发音,或者养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日后的纠正较为困难,并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口语交流。因此,文章以语言迁移的理论为基础,研究粤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针对负迁移影响提出对策及建议。

二、 语音迁移的相关理论

(一)语言迁移的定义

了解语言迁移的理论是研究粤西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的前提条件。 奥德林在《语言迁移》中明确指出,迁移是目标语言和其他已习得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语言迁移的影响是多层次的,主要为语音、语法、语义及语系等。 毋庸置疑,母语的语系和语音会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不同的语系中,由于音调和发声特征的不同而经常会出现“同符异音”的情况。 因此,为了更好地找出发音特点来区分发音,语音就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发音错误可以通过比较两种语系的相似音来进行发掘和纠正。

(二)音位的定义

作为一个音系单位,音位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比如在发speak 和peak 两个单词的时候,/p/的发音其实是不相同的,前者为不送气音,发音过程气流是有阻碍的,而后者在发音时带有一股气流,是一种送气音。 /p/作为英语语系系统中的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种表现形式。 因此,不同语言间相似音位的比较有利于学习者的准确发音和清晰的辨义。

(三)负迁移

在心理学上,“迁移”的定义为“在新环境中,人们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则具体表现为母语习得者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和经验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埃利斯在《二语言习得研究》一书中将前者归纳为“正迁移”,而将后者归纳为“负迁移”。 学习者依据汉语的相似音来学习英语发音会形成难以纠正的错误。 这种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而造成第二语言习得上的发音困难或者错误就是典型的“负迁移”现象。

三、 研究对象

粤西方言以茂名方言为代表,茂名境内存在三大方言——粤语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 研究者现任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英语教师,所教授的大部分学生均为茂名籍学生,在充分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后,研究的对象选择为茂名粤语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的英语学习者各50 位,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四、 粤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一)茂名粤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1. 元音差异对比分析

单元音的长短是英、粤语的元音发音的主要差异。对于英语来说,其元音是松紧和长短成对的,如:[i]和[i:]。 而在粤语的发音中基本没有长短松紧之分,一般都发得较长、较紧。 因此,粤语区学生常常感觉发“bit”[bit]比“beat”[bi:t]音要困难,念“fill”[fil]比念“feel”[fi:l]内心更没有把握。

2. 辅音差异对比分析

英、粤语的辅音差异相对较大。 具体表现为:

(1)混淆[n]和[l]。 在英语中,这两个辅音是必须作出严格区分的,比如need[ni:d],如果念成[li:d],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单词,会直接影响到交流的准确性。 茂名学生分不清楚鼻腔音[n]和汉语拼音l的读音,因为在粤语中“内”[nei]的发音为[lei],从而会对英语[n]和[l]的发音造成影响。

(2)粤语中没有[r]、[θ]和[ð]、[tʃ]和[dʒ]。 粤语中既没有[r]音,在发音时,大部分学生也不会把舌头后卷,因此发不出卷舌音。 而在发英语音[r]时,往往就会用[l]这个相近音进行替代,比如read[ri:d]会念成[li:d]。 粤语中也没有[θ]和[ð]这种齿发音,因为这两个辅音都需要配合卷舌才能呈现,很多学生的发音不到位,甚至一些会使用[s]和[z]或[d]来代替,发[ð]这个音的时候需要把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舌尖可以感受到气流的震动。 而英语中的[ʃ]和粤方言中的[ʃ]存在显著差异,在英语中,[ʃ]是[ʒ]的对立音,而粤语是没有这个发音的,一般会使用[s]来替代,比如station[`steiʃən]念成[`steisən]。

(3) 尾音不读。 粤语有六个韵尾, 分别是[p]、[k]、[t]、[m]、[n]、[ŋ]。 其中前面三种韵尾在词尾的发音只有轻微爆破,而后三种的发音是清晰洪亮的。 很多学生遇到[m]、[n]、[ŋ]后边再加上[p]、[k]、[t]时,容易把后面的轻音忽略,例如:student[`sju:dnt]念成[`stju:dn]。

(4)误读[v]音。 在英语中,[f]和[v]是对立音位,均属于唇齿摩擦音,但在粤语中,是没有[v]这个音位的。 不少学生会使用[f]或者[w]来代替[v],而[w]为双唇通音,与[v]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均不同,发[w]时是用上下唇发音的,而[v]则是上唇和下齿的组合发音。 比如:very[veri]容易发为[weri]。

(二)茂名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1. 客家方言发音特点

①音调平,起伏小。 客家方言除了在表示愤怒或者感叹的情绪时使用升降语调,一般都用平调。 ②发音短促。 客家方言的发音没有长音,单词之间没有连读,断音分明干脆。 ③口型无圆唇变化。 ④无腔音。客家方言发音多在前口腔,很少在舌后部位发音,在高州北部地区的客家方言还常在鼻腔甚至小舌部位发音。 ⑤无翘舌音。 客家方言的舌位变化不大,多呈现自然平坦的摆放,因此没有翘舌音。

2.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现象

①有[v]音而没有[w]音。 在客家方言中,将“胃”念作[vi],将“屋”念作[vu]。 这种发音习惯使得以茂名客家方言为母语的学生难以分辨[v]和[w]的读音,比如:week[wi:k]容易读成[vi:k]。 ②有[f]音而没有[h]音。 在客家方言中,将“火”念作[fo],将“花”念作[fa]。 在方言的发音习惯的加持下,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茂名学子很难分清[f]和[h]的读音,比如who[hu:]念成[fu:]。 ③口腔开口度偏小。 在英语中,开元音的有五个,而客家方言主要为闭元音和中元音。 客家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便会出现口腔开口度较小的情况。

3. 茂名闽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闽南语是流传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了许多汉语古音中的风格,因此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发音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1)闽南话的读音保留着“上无轻唇音”的现象,因此,闽南语经常把“饭”念成“幻”,亦即[f]和[h]不分,还有将“风”念成“轰”。 由于这些发音的差异,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very[`veri]念成[`weri]。 [f]和[v]都是唇齿音,在发音时嘴型时用上齿轻咬下唇。这种发音方式在闽南语中是不存在的,因此[f]音会被用[h]来替代,相应的[v]音会被[w]所替代。

(2)闽南语保留着古汉语“古无舌上音”,即在声母中没有“知”“澄”和“彻”的组舌上音声母。 比如汉语的“茶”,闽南语读作[de],“直”读作[di]。 这一特点使得闽南语系学生难以发出翘舌音。 反映在英语上就是会将[r]发成[l],例如:raw[rɒw] 会被念成[lɒw]。

(3)“声简韵繁声调多”是闽南语的一大鲜明特色。 在闽南话的87 个韵母中,超过八成为舒声韵或者促声韵,前者主要包括了鼻尾韵和开尾韵。 尽管韵母丰富,但“ü”这个发音确实缺失的,在闽南语中,一般使用“一”来代替。 例如:汉语的“过去”用闽南语发音则是“gue ki”。 这个错误会造成学生把英语辅音“[ʃ]”的音会发成“洗”,“[tʃ]”的音会发成“起”。 例如:she[ʃi:]会发成“戏”。

(4)长短音之分。 闽南方言的声韵母与英语的元音和辅音的长短音有一定的区别。 英语中的元音发音是有长音和短音之分的,如长元音[i:]和短元音[i],长元音[u:]和短元音[u],但闽南方言的韵母的发音长短基本相同。 因此,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在发长短元音的时候极容易混淆,比如:bit[bit]和beat[bi:t]或者port[pɔːt]和pot[pɔt]两组读音基本上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在韵母的双音节发音上,闽南方言是不如英语发音那么饱满的,所以学生在发双元音的时候,往往会将其读成一个音。

五、 英语语音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承担者,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的发音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模仿教师的发音来纠正自身的读音,因此,教师语音的标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日后口语的准确性。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英语语音素养,在讲授发音部位和嘴型的同时,要传输语音语调的变化。 同时需要分析茂名不同方言的特点,找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有意识地将方言和英语发音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讲解,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错误,帮助学生找到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所在。 进一步通过模仿学生的错误发音,再同正确的发音进行对比,更直观地展示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影响。

(二)增加听力和口语发音练习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听音环境。 通过不断地听英语单词、片段,感知语音,避免一些模糊音,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重复大量的发音练习。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提高语音准确性的方法来帮助进行语音矫正。 这个方法分为五个阶段:①音标矫正。 对浊化、连读和元辅音进行专项训练,巩固好基础;②听音感知。 通过听标准的英语读音,进一步掌握语音;③朗读模仿。 在教师的协助下,反复地听和看适合的视频材料,在情境中跟随模仿,然后再进行模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配合录音录像,将自己的语音同视频进行比对,找出不同点进一步改正;④水平提升。 利用课余时间,有目标性地收听如BBC 等英文广播电台节目,进行综合提升;⑤英语会话能力训练。 采取组团合作的方式,模拟电影会话,进行日常的口语训练,也可以模拟中美交际的会谈,更深刻理解专业化词语。 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化沙龙活动。 通过实践证明,受试对象在一年半的练习时间内,方言给英语带来的负迁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矫正,同时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与人交流的自信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三)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课堂的学习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通过相互竞赛的方式来提升学习的乐趣。 同时在练习中加入音素教学,为句子赋予意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合作学习体会到语音的轻重、语调和节奏的升降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矫正口音的难度是要远大于从头开始的学习者,而且其成效极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才能有收获,这就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挫败感。 口音的矫正学习需要学习者有恒心和耐心,亦要充满自信。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充实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的提高,让他们重拾自信,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更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收获,体验成功,发现自身英语水平的提升。

六、 结语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方言母语会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音系统的习得。 语音学习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亦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有意识地将方言和英语发音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讲解,让学生更加关注不同发音的对比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指导学生在团队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适应日益加深的国际交流形势。

猜你喜欢
客家方言闽南语粤语
粤北乡镇中小学生客家方言传承研究
——以韶关市仁化县为例
粤语学堂
都市人(2023年6期)2023-09-22 20:29:13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岭南音乐(2022年6期)2022-02-04 13:50:24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9:58:36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中国音乐学(2020年3期)2020-12-23 09:26:08
近四十年来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反思*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长·中(2019年9期)2019-09-10 07:22:44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40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闽南话
扬子江诗刊(2017年5期)2017-11-13 21: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