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①

2020-11-25 18:03田园丽
现代英语 2020年14期
关键词:跨文化口语交际

田园丽

一、 引言

新文科主要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进行各专业的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 在文学类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跨文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文科不仅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文化向外推广的重要战略方针。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目标,不断培养出一大批知晓中外文化,且具备扎实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真正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国家的持续化建设。

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个人在面对其他国家文化时所展现出来的应对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具体涵盖了个人的知识、情感、价值取向等因素,也涵盖了语言表达、社交技能等多个能力,是在全球各国文化频繁交流的背景下所形成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含了跨文化意识和社会技能两个部分。 其中,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各民族的文化,能够包容民族文化差异及冲突现象,能够正确认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并在包容的基础上予以接受和适应,体现出来个人的一种自觉性。 跨文化意识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加理性地接纳并吸收外国文化,进而充分发挥跨文化意识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而社会交际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过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一种文化交流技能。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树立一定的语言交流意识,并能够在不同的语言场景中,和他人正确有效地交流沟通,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程度,有助于促进学生进入社会后快速融入社会生活。

三、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认识不足

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地创新,但是个别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依然存在对英语学习认识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没有更新,依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语法、词汇等考点,忽视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口语技能,更不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而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场景中出现较多语用错误,不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学习理解存在短板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在课堂上的比例逐渐增加。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他们缺少源语言的环境,尽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依然无法深入挖掘课本知识背后的文化特点,也很难将课本知识和西方文化全面有效地整合起来传递给学生。 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英语表达也不够流畅,面对跨文化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社交语用错误。 如面对赞扬时,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回答也截然不同。 “You look so beautiful today.”在西方,一般的回答是“Thank you.”而在中国,会回答:“没有,过奖了。”

(三)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内大学英语教材中,专门涉及西方文化知识的数量较少。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教材中融入了西方文化知识的板块内容也占比不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个别教师只关注国内应试教育相关的教材编制,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重视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忽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更谈不上大量口语实践的课程设置。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主动挖掘、探索西方文化知识,对于西方文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四)口语应用交流不畅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经过大量的实践交流,才能够在沟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目前,在国内的课堂上,仍有重语法、轻交际的现象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激发,进而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面对人际交流的时候更是不敢开口。 同时,个别学生在口语练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课后未得到巩固和提高。 再加上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学生感受并理解不同语句含义及特点,挖掘作品背后的道理寓意,还要感受不同语言表达带来的思想情感,因此口语能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升。

四、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对中西文化对比知识的重视程度,有计划地调整教学目标,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方向,进而适当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从多个层面着手,优化教学手段。 其次,新文科背景下,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做到一视同仁,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西方文化交际案例,创新课堂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能够主动积极地搜集学习信息,努力挖掘更多的西方文化,由此掌握英语中的习惯表达。 最后,教师要直面当下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和他人熟练交流,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改进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升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自学等多种途径,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要坚持课程创新,积极整合课内外资源,选择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及中西文化对比等融入课堂环节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掌握更多的语言技能,积累更多的交流经验。 其次,教师要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扩展文化视野,在课堂上注重轻松氛围的营造,并和学生构建高效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为后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切身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真正将该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活动中,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口语环境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平台上和同学、教师、外教等进行交流沟通,由此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 首先,各个大学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校内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和国外学校、教师等进行合作,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让学生在大量的交流练习中获得锻炼和提升。 其次,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发展趋势,结合时代发展形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不断加大学校和外企之间的合作,发动社会力量,搭建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 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和专业对口的岗位实践机会,也能够真正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不同的外企岗位中,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现实生活中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针对实战练习缺乏的困境,各个学校还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口语实践课堂,脱离一定的教材书籍,由教师在每节课堂上设置一个口语交流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互相交流,进行信息的搜索和提炼,和他人共同合作,完成当堂课的任务。 教师要合理定位角色,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抛出的话题要积极参与和反馈,并适当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针对文化差异方面,要将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紧密融合于其中,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网络上加强对英语口语的训练。 如教师可以不定时的在班级平台上设置话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语音的输入,学生在口语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打消了紧张心理,还能够强化自己的听力和表达能力,在与人互动之中强化正确语言输入的协同效应。

(四)优化课程设置,编制校本教材

对于个别大学生存在知识范围狭窄、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的情况,学校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口语课和西方文化知识教学的比例,有条件的,还可以编制专门的西方文化知识的英语校本教材。 整合多方位的资源,对英语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并适当引入更多的教材书籍,设置对应的西方文化课程,由此促进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丰富文化底蕴,开阔视野。 此外,学校还应当开发更多配套教材,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购买或编撰更多的辅助教材,引导学生在对应的网络上下载资源,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 教师也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阅读国外文学作品,鉴赏国外的艺术品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西方文化,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校本教材的编制要特别注重地域文化差异,学校要发动有经验的英语教师,邀请跨文化语言专家,合理编写独立的跨文化交际教材。 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感兴趣的文化领域自主探究学习,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更多的国外文学作品、电影等,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在多样化的选择背景下,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序开展。

(五)强化自主学习,构建长效机制

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多以自主探索为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引领者”,课堂中应多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仅从课堂上学习相关文化知识还是远远不足的,教师要求学生应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通过课内外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补充,完善现有知识框架,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得到充分保障。在课后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长期合作交流,确保“新鲜血液”的融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效性和创新性。

五、 结语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肩负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要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社会交流技能,进而学会理解异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跨文化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