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提升与完善

2020-11-24 23:56单红宇俞华顾雅韵
大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监控

单红宇,俞华,顾雅韵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214000)

一、高效利用大数据对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高校教学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是确定机制目标、制定质量和监控标准,第二是收集质量信息,第三是比较教学质量或者结果,第四是定偏,分析,第五是对策进行调整,纠正偏差直到达到监测标准为止[1]。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高校更应该先人一步,利用大数据提升高校质量监控的系统。

(一)有助于教学督导体系的规范化

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是对传统教学管理理论革新与创新。设立完整的新型管理体系,不仅可强化教学监控体系的大数据雏形模型,还能进一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手段,能够较大力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的督导监控执行力,对校内的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教学培养方案做出规划性督导和反馈,有利于建立素质良好的教学监控队伍,对全校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实现管理的规划化、一体化、标准化,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效果,保障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人才培养监控的全面化

依托数据模型建设,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利用云技术和数据计算方式,监控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职业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业能力。从内部收集和监控高校学生的课程优秀率、及格率等情况;从外部收集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专业与就业的匹配度、社会对学校综合评价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种云技术和数据计算方式,不仅有利于通过数据提高民办大学对于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的监管和提升,逐步地提升教学质量,给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参考数据,还可以指导人才培养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2]。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化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能让所有一线教师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树立准确清晰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民办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公开透明地设立教学目标,统一管理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还能从各个方面对教育质量综合数据作精准的监测、评价、反馈以及指导,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最终达到推动教育事业在专业领域实现综合改革的目的[3]。

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监控作用发挥不充分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一直是社会、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相对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不管是在招生的生源情况,还是在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上,都被贴上“不规范”“不理想”的标签。归根结底,这种现象的本质源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为狭窄,无法拓宽各种沟通渠道,难以搭建顺畅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无法延展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无法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竞争机制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缺乏竞争机制,这体现为在教学管理中缺乏指向性和目标性,无法确定教学质量的评判统一标准。教师的常态化课堂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养成,没有健全的绩效激励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末位淘汰机制,导致教师没有积极性去提高教学水平。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更新,教学过程成为套用模式,无法突破,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阻碍。

(三)教学质量监控基础建设相对落后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教育资金投入不多,政府单位没有重视、缺乏企业资助,再加上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不重视学校的基础设置建设,从而引发师资力量不足、流动性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技术上来看,民办高校目前教学监控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基本处于人工手动管控的阶段,环节混乱而繁杂,工作人员疲于奔命,整体效率低下,造成资源大量浪费。无论是教学过程管理还是督导巡课,学生单向评教等,工作进程慢,经常会有人因不公平,出现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4.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理念落后

在目前的民办高校体系中,还存在一味追求规模或者数量的增加,忽视了最基本的教学质量。在另一方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主体缺失,学生作为学校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的最直接接收者和受益者。在目前的教学质量体系中,学生的意见和评价并没有直接成为相关的指标,造成反馈失真,指标无法体现真实的教学情况[4]。

三、利用大数据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对策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机制、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等指标,全都可以信息化和数据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和教师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在一起。

(一)利用大数据库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将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转化为数据和指标,筹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整合民办高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让教学质量得到积累和沉淀。为适应民办高校能够快速发展,学校需要建立功能强大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如教学专业课程编排、教学计划查询、作业上交与批阅等,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呈现线上教学管理全过程[5]。现代化技术的数据集成方法和集中维护运营管理的模式,不但降低教师的工作量,还最大化地解放教师低效又重复的工作状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而且规范了数据的格式和数据处理方式,形成完整便捷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系统。

(二)实施大数据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与激励机制

根据前期构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大数据库,对民办高校里不同教学层级,如院系、专业的教师的教育质量状况进行评估,推动民办高校的各个院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结合各个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目标,并明确考核结果与教学经费的关系,提高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在各个院系里,还可设置不同维度的核心指标,建立一整套组织、监督、控制体系于一体的质量监控。在大数据的补充和管理下,综合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一个公正公平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或相关部门。其中,核心指标也必须包括学生对教学质量或者学校的整体评价,收集最真实的意见和建议。

(三)健全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针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管理,构建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保障体系。在“大数据”支撑下,启动大数据全链条的动态模式,尽可能全面和规范地利用学校领导评价数据、学生考评数据、教学状态数据、教学指标数据和预测数据等多个维度展开精准计算,呈现人才培养在招生、教学、就业等不同形态下的不同状况[6]。

在大数据技术下,可将学生的能力情况与教学水平的设置数据匹配分析,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等,和学生课程的成绩合格率、各项竞赛的获奖率等进行结合,为学生推荐与自身优势劣势情况相关匹配性较高的专业课程。随着人才质量标准的更新,民办高校可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和社会的就业需求更为切合匹配。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其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去创新民办高校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与系统能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促使学校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教学的质量,并通过监控体系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确保教学的质量能够符合国家的教育规定、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升学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监控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