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妹燕,覃琼花
(1.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2.百色职业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
加强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向,能够让高校毕业生在校内期间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融合,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将来的工作中充分展现出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解决毕业生的专业就业问题。当下,企业对于职工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关注学历的高低,而是更加重视职业操作能力,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的构建,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全面降低高校实训基地的整体运行和投资成本,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为企业储备更多高素质人才[1]。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构建,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高校学生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建设能够转换传统的教育模式,把高校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象,通过真实的实训环境,让高校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流程融合在一起,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在操作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中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可以让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企业部门中去实践,通过接触客户来获得销售技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的构建,能够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和高校只有共同设立实训基地,学校才能够了解当前最新、最先进的职业技术与职业理念等,这样既能够保障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能够构建高质量的教育特色,为各个领域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展现出高校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支持高校教育工作。
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的构建,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企业。校企共同建立的实训基地和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较为相似,不仅能够供企业员工使用,还能够成为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场地、企业岗位技能考察场地。同时,也能够让高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掌握最新的技术与业务流程,增强社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校企实训基地在服务社会期间,能够获得社会的支持与认可。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能够利用自我劳动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获得社会支持,实现社会实训中心和高校融为一体,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2]。
高校主要是培养服务、建设、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目标,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专业教育中,技术教育通常都是学校自主组织的,会受到数据信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模式能够构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机制,改变以往课堂中培养技术工人的现状,让高校教育走向企业与行业,让校企之间实现双向互动,这样才能够展现出高校教育的优势,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当前很多高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技能操作;重视校内力量,忽视社会资源”的教育理念,高校专业教师过度关注理论教学,而没有意识到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职业能力比较差,已经和社会专业实践脱节。特别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基地的重要性,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无法展现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教育优势,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教育资源。
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存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的问题,这是学校和企业共同造成的。从学校方面来讲,部分高校处于封闭教育状态,比较重视理论教学,没有意识到实训基地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形式性地开展校企合作,并且在后续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和企业的交流,很难保持一个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从企业方面来看,不少企业的经营业务较为繁忙,不愿意让一些高水平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高校学生,致使实训基地成为一个摆设,根本无法展现出教育功能,长久下来,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形同虚设,造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与设备浪费。
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构建过程中,存在实训基地建设不够现代化的问题。实训基地中的设备较为落后,且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实训需求,这是因为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较为有限,通常都是学校和企业的合资,无法在前期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都使用的是年代比较久的计算机,不能安装先进的、最新的教育软件,缺乏先进、大型的技术设备,这些都会影响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能力,大大降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教育质量[3]。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去,构建协同发展建设模式。首先,高校的实训教学计划要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设定,同时,企业需要结合高校学生的专业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改进生产,更好地协助高校开展实训基地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在实训阶段,需要结合在校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的生产、工作问题,以此来改进企业的产品,开展技术攻关任务,为企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这样才能够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长久地设立下去。最后,企业和学校需要一起制定教育计划以及实训方案,实现毕业即就业、培养学生、参与建设的合作模式,这样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用工便利,同时,能够节省更多的新员工培训的时间与精力,高校学生也可以实现快速就业,拥有优质的毕业上岗机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在学校和企业协同参与基地建设模式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和企业管理者多多沟通与交流,了解对方的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让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下去。除此之外,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做好实训基地后续的运营管理工作,防止资金浪费,实现资金利用最佳化、合理化[4]。
在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构建过程中,可以引入见习型实训基地模式,此模式主要是高校学生结束校园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投入到实践教育阶段,到校企合作企业中去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生产工艺、产品特征等,让学生理解相关的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感。高校学生通过观摩工作操作流程,在操作设备、接触产品过程中,系统熟悉岗位工作知识,增强高校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合作意识。在见习型实训基地模式中,能够让高校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同时,高校学生还可以把自己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提升高校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产学研型实训基地模式,主要是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与合作的形式,能够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定期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构建发展、服务平台,这种基地模式对于学校与企业都是有益的。首先,学校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高校的研究型人才能够在企业的经营、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特长,提供更多新颖的解决方案。其次,企业能够为高校学生的实践投入资金与设备支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设备、业务流程都是较为先进的,能够为高校学生的实习提供理想的条件,给予高校学生更多自由发挥、实践的平台,增强了学校和企业的用人合作关系,同时,也能够强化校企之间的科研合作,让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联系在一起,投入到产学研融合发展道路中去。
在具体的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中,打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各个高校需要强化高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意识,让高校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校企实训基地合作建设中去,多多学习一些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操作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带领高校学生投入到实训基地学习中去。学校可以聘请合作企业中的优秀管理人才来学校开展讲座活动,更新高校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理念。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教师投入到企业实践中去,在企业中了解最新的职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流程,让高校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让高校学生也能够意识到基地实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5]。
在高校和企业的基地合作过程中,需要引入校企实训合作基地顶岗实习模式,依托于“前校后厂”的合作形式,实现“教学对接工作”的教育模式,让高校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保证学生全员投入到顶岗实习中去,提高高校学生的基地实训效果。在顶岗实习模式下,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高校专业就业对口率,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将来拥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学生未来的深造学习、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其次,顶岗实习模式还能够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防止出现实训基地封闭化问题,让学生接受更为全面的职业能力训练。除此之外,要想保证校企实训基地合作质量,学校需要对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与调查,选择一些优质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能维护学校的权益,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需要明确产教融合性企业的条件,如表1所示。
总之,产教融合教育背景下,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为高校学生创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方案。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人力支持、设备支持、技术支持,让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践操作中掌握最新的职业技术与职业流程标准,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成为社会发展、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次,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构建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与交流、项目牵引、产教融合共建、产教融合研发等合作,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储备人才,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发展,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