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在高校课堂教学以外的环境下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融入其中,并且有计划、有目的以及有组织地进行实践,彰显教育性、社会性、文化性、实践性特点,助力于高校专业课程教育形式,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作为保障,以此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实效性。新时期背景下,高校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根据活动模式,在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进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达到高校教育育人成效。
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主体,应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与意识。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大学生的支撑下能够有效地开展与实施,并且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发挥其根本性的育人成效[1]。但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来看,大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还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进一步建设。究其原因,部分大学生之所以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因为其未能认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缺乏活动融入意识。同时,还存在部分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学生长期在校学习,其自身社会能力不足,羞于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害怕在活动中出错,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意识缺乏。
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开展与实施,以此引领大学生融入其中,突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与重要性。但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现状来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力度不强,缺乏一定的引领性、组织性,使大学生参与活动时处于迷茫状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本育人性得不到发挥[2]。同时,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保障,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广泛实施,不利于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作为高校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助力于高校专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3]。高校专业教育是大学生获取专业课程知识的有力渠道,大学生在此平台中,能够认知、理解相关的专业信息知识,这大学生全面发展十分必要。但由于课时以及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专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力度不足。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从专业课程教育视角出发,弥补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不足,为大学生开展理论与实践融合性教育,使大学生在获取相关专业理论信息的同时,促进知识的运用,培养其实践能力,达到良好的专业课程教育效果。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其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直接关系到高校发展趋势。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模式,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化开展,使大学生融入其中,为大学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4]。可以说,在高校教育层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助力于高校优质型人才的培养,使大学生不仅具有专业能力,更能实现职业化发展,进而提升高校办学知名度。
新时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大学生能够快速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推助相关建设与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力度不足的问题,加强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提升大学生认知度,应使大学生意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活动开展对自身发展的功能[5]。在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中,首先,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深入贯彻大学生思想体系,明确我党发展之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践行,使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进一步明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价值。其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南,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使大学生融入社会实践,为祖国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最后,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推进文化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认知度,改变大学生错误认知,促进大学生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体制。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首先,高校应以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提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视度。其次,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中,需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构建相关的活动开展机制与章程,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一是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并与附近企事业单位合作,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社会实践需要。例如:高校与附近的养老机构、社区机构、游乐园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合作,准许大学生以学徒身份、志愿者身份融入其中,进而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二是高校与附近的单位机构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法律法规为契机,维护大学生个体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大学生安全地进行社会实践,并且从中获取较多的信息;三是高校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设计相关的参与制定,规范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而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质量;四是高校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情况,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类型,包含社团活动开展类型、班级活动开展类型等,使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组织的安排,有序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后,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中,以创新思维路径,为大学生实践提供多元化的平台与机遇,从而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中,需要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以此为导向,实现实践教育内容与体制的融合,达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质量的提升。首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不断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使大学生自主、自觉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其次,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范围与方法,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一是立足于专业课程教育形式,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发展融合,开展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例如:针对工科专业,与附件的建设工程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类活动,以课题为导向,引领大学生融入社会,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大学生获取素材以及分析、整合素材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组建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锻炼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的收集、理解、认知,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怀与意识,达到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成效。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与创新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不仅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需要,能帮助高校培养优质的专业人才,彰显高校办学特色。因此,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开展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大学生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