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之所以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由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决定其能否顺利解决数学问题以及为以后的关于数学类思维解决问题奠定一定基础。与此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开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增进小学生的灵活演算性,开阔小学生的视角,为培养核心素养而奠定基本能力。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本着朝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方向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数学科目不同于其他学科,题型复杂多变,但是掌握一类题型就会有相关题型随之掌握。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对掌握的题型进行反思,灵活应用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譬如说,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问题时,按照一般的方法应该是公式计算,但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反思,试一试其它方法计算结果,在课上动手切割,引导学生是否能通过切割拼接计算出其面积,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向核心素养发展方向前进。
小学生的思维养成还未成型,而数学教师在教授时一般都是根据课标要求,讲授课本上的例题,讲究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实际中的实例来为学生树立运用观念,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计算并不是只能去解决课本中的问题,同样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譬如说,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简单的除法问题时,可以将生活中买东西的问题运用其中讲解,小明在超市购买了三斤苹果共花费十五元,那么小明购买的苹果多少钱一斤。通过对实际的超市买东西问题穿插数学计算问题,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增强对计算的体验,养成思维习惯。
小学正是奠定数学基本素养的初期,对学生数学思维雏形的形成是起到先锋作用的。小学数学计算并不只是针对一种知识,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也是具有本质规律的。为了不限制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做好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出发,制定相关学习进程计划,增进学生自己的学习动力。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进程计划,根据大体计划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计划。
譬如说,在乘法运算学习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本节课讲授之前,要做好关于乘法运算应掌握的相关课时要求,不仅要学生背诵相关乘法口诀,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既然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那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以学生本身体验为基础。教师可以举例,多媒体教室要举办公开教学讲座活动,要求学生排定座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课学习的乘法口诀,每排摆几套桌椅,要摆放几排,通过实际的总人数来确定要摆放座椅的列队数量。这时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又在运用中真正了解到了课时要求与计划,在正确的教学导向之下增进了学习体验。
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计划固然重要,但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完全靠自身能力不能完成所有计划,这时就需要小学教师通过安排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学习。看似集体讨论不需要动脑筋,是需要集体智慧的,但是要引导学生首先独立思考,数学计算是要靠自己领悟的,继而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通过大家对这个问题的交流与讨论,经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譬如说,学习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时,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全班人数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同等或不等的人数,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由于是学生刚刚接触这方面的计算,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讨论学习,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方法,根据得分制,为每组进行加分,组内也可以通过加分来累计个人积分。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调动每组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脑计算能力,为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总之,除以上提到的数学计算教学方法以外,还有其它许多方法可以运用,通过网络媒体开拓学生视眼,使得学生更大层面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数学计算;通过走班换课堂制,不仅让本班学生互相交流,更以几个班的学生为主互相学习方法;在完成某一计算任务后,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检验,摸清楚学生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基于核心素养这一关乎学生未来的命题,更要重视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基础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应对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对数学计算有一个较为整体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