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清泉学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在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部门开展各项教书育人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作为教育环节的基础阶段,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小学主题班会开展为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探究小学生主题班会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概念模糊,重视度不高。“核心素养”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学生应该养成的核心素养会随着学习阶段和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在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养成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最基础的,然而当下很多小学主题班会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概念模糊。小学生的知识广度有限,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养成的班会过程中,没有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就会导致学生对什么是核心素养无法界定,与之相关的概念自然也不了解,这样在教师开展主题班会时,学生就不会重视,那么,开展主题班会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2.没有明确的主题和计划。很多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没有提前制订详细的开展计划,也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这就导致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思路不清晰,无法很好地掌控班会进行的节奏和流程。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主题班会时,就无法准确地把握主题,教师也就无法达到开展主题班会的真正目的。
3.班会形式过于单一。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素养,学习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这一主题班会时仍沿用传统班会的形式,依旧是老师讲、学生听,主题班会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说教、批评为主,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单一化的形式不仅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十分不利。
4.主题班会实施性不强。首先,主题班会是由学生自行组织的,教师没有进行一定的安排和指导,学生能力有限,导致主题班会内容不够充实,实施性不强;其次,主题班会开展次数较少,且会因为教师调课、加课等不固定,这样会使主题班会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影响主题班会实施性的同时,还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效果。
1.树立理念,提高重视度。要想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培养核心素养,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以及核心素养养成的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核心素养对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才会在脑海中树立起核心素养的理念,才会提高重视度,在主题班会中积极参与并学习,这样的主题班会才具有开展的意义。除了语言讲解,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搜集一些体现核心素养内涵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树立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
2.选好主题,符合实际需要。一个好的主题就像是船的桅杆,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整个主题班会的核心,因此,选好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主题不仅要简洁鲜明,还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符合该时间段的主题,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就可以以“责任与担当”这一主题开展班会,因为超过十岁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条件,可以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分担一定的责任,教师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逐渐培养起责任与担当的理念,同时也能上行下仿,对低年级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3.合理设计,增加契合度。一个成功的主题班会除了合适的主题,还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计划。班主任在确定班会主题之后,可以及时征集学生们的意见,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设计班会流程。当然,教师在一旁要及时指导和点评,这种师生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高整个班会的设计性,让班会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增加班会开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