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次备课有效性的探究

2020-11-24 02:34
体育师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案预设体育教师

李 静

(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0)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科学性、人文性兼具的实践性综合学科,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1]。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实施以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让体育与健康“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区别对待”“终身体育”的基本理念成为教师备课的理论依据。备课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受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殊性质的影响,认真备课不言而喻。二次备课作为教师对课堂科学地再预设,更加不容忽视。

1 二次备课的含义

备课是教师根据解读教材后,对课堂教学理想化的设想。但学习目标是否恰当,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学生的反应等往往是不可预见的,要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教案的可操作性。二次备课就是回头看教案,是在已完成的教案基础上,经过课堂实践后执教者进一步对呈现的教学效果进行完善、调整,通过再读课标、再看教材、再思学情,统筹规划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环节更加顺畅、教学手段更有益于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应明确“二次备课”是随着执教者的执教年数和教学经验积累的成果,是落实到教学中的反思与创新,不是为了某次比赛而形式化的产物,落地的二次备课才具有更大的教学价值。

2 二次备课的意义

2.1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二次备课是基于教师课后的反思而来,反思什么?反思学习目标是否得当,重难点的解决是否有效,教学手段是否合理,学生的表现与预设是否有出入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完善教案,创新教学手段,以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倡导教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别差异和不同需求,课堂中,由于学生体育基础不同,相同的学习目标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不论是哪一类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便不利于学生在课堂“受益”,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校情、学情、甚至班情进行再钻研、再备课,因此二次备课是具有个性的备课,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二次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在专业方面学习思考、不断深入研究,也将获得更多的成长。随着教龄和经验的增长,老师们会成为“经验型”老师,但仅靠经验,流水线式进行教学已不能满足灵活的课堂,对教师的专业来说也没有提高,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以及长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2],将二次备课成为教学的习惯,落地于工作中,必将助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为新型教师。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可能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空间定义为最近发展区。可能发展的水平即“跳一跳”能达到的水平,这里的“跳一跳”就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努力的过程。让教学走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前面是二次备课的重要意义,能让学生“跳一跳”而达到的水平就需要教师把握学情,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具体的教案调整,从而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个发展区。把握学情是二次备课的必然前提,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二次备课的要求

3.1 备前全面了解

3.1.1 精读教材,明确方向

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的教材是《教学设计探微》,它给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引了方向。精读教材,细致分析教学环节,从而挖掘教材的内涵,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在二次备课之前,还要进一步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水平四的相关内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回忆平时课堂教学情况,再对照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探微》,做到充分二次备课。

3.1.2 泛读二次备课资料,取百家之长

体育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二次备课的细节,要明确二次备课不仅是从教学反思方面进行的,可以通过获取线上、线下的二次备课资料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线上关于二次备课的资料广泛,从二次备课的含义到意义都有详细说明,也有心得体会和相关论文,对了解二次备课具有指导作用。

3.1.3 同行介入,向前人取经

线下可以在校图书馆等地借阅体育书籍、报刊,很多材料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二次备课都有详尽解读,这更具有学科专业性的指导,会给体育教师带来巨大的帮助,向全面了解二次备课又迈进一步。除此之外,向前人取经能更直接地对规范的二次备课进行精准了解。如江苏省每年均有中小学体育教师二次备课评选活动,听取“过来人”的经验,拜读参赛者的参赛资料,对规范二次备课有更实际的帮助。

3.2 备中守初心、勤钻研

3.2.1 守初心

体育教师要清楚意识到二次备课要落实到教学实践,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因为要参赛或检查,把二次备课成为 “观赏品”。因此二次备课必须要“落地”,要实事求是,学习目标制定要契合学生发展,重难点的解决要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可操作性。先有初心,方能不忘初心。

3.2.2 勤钻研

在获取各方面力量,了解二次备课后,教师勤钻研也尤为重要。比如在进行学时安排时,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从学生角度书写;学时之间要有递进性;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各要素有机结合,以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的转化等等,这些都是对各刊物上关于二次备课的注意事项进行梳理中,作者对二次备课的建议中总结出来的,确实是在平时的体育备课中应引起重视的。在二次备课时应力求格式规范不犯原则性问题,进行个性化设计,在细节处多做完善,这需要体育教师勤钻研。

4 二次备课的策略

4.1 蓝本作参考

一直以来江苏省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探微》都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参考书,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对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把握情况不够,教学经验又不足,参考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几年来,参考《教学设计探微》的指导建议完成教案,根据教学实践做调整,逐渐领悟到“蓝本”的意义。“蓝本”是普遍性的指导,是教案的底稿,是建议,“拿来主义”肯定不是最合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需要根据具体的校情、学情,班情,根据不断实践后完善形成,比如“蓝本”给出单元计划的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增,前后顺序进行调整,使学时间的联系更紧密,学生掌握学习目标更有渐进性,最终更好地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因此“蓝本”的价值是供教师作参考,提供教学方向,但不能拘泥、依赖于蓝本,要在不断的教学中逐渐形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便是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蓝本”的指导是进行教学实践的可靠手段。

4.2 运用是目标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更注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因此在教案学习目标的设置上要做到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从教师的角度可观测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值,从学生的角度是否有获得感。那么获得感从何而来?能否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对学生来说能直观感受到获得感。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一项技术动作,除了从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数量上可以显现,还可以从运用程度上观测到。比如在排球传球单元,除了学生能用正确的动作完成传球之外,学生能否将传球技术运用到实战中也能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作为学生,学习的新技术运用到比赛中,不仅让学生充分享受比赛的乐趣、为学以致用感到欣喜之外,还让他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不断高涨,乐意主动学习新技术。由此可见,知识、技术和能力的习得通过运用来体现,让学生有获得感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促进作用,运用技能而非掌握技能从发展“运动能力”层面也是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4.3 育人不能少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原则[3],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同样肩负着育人的使命。目前的体育课堂除了对获得知识、技能的关注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在课堂中育人,但有时候是蜻蜓点水般的,缺乏目的性。育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更多是隐性的,它是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育人的契机更不是在偶发的事件中发现的,怎样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如何对学生的体育品德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在二次备课中进行“再预设”。做有心人,在“学、练、赛、评”的方方面面寻找育人的契机。比如组织学生教学比赛后,对比赛情况,学生表现做简单的小结,以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正确的输赢观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让育人思想在课堂自然流淌。

4.4 “后课堂”很重要

课后的教学反思笔者把它叫做“后课堂”。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体育教师时常是教一个年级的多个班级,这种情况下“后课堂”的作用就很显著。课前的预设无论多细致全面,在课堂实践后总会或多或少与预设有出入的部分,当堂课后教师总能有很多体会,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一晃而过,烟消云散。教师如能做到及时的“后课堂”,捕捉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调整,在下一个班级授课时再尝试,在所有班级教授结束后用书面的形式及时二次备课,以备日后的完善,那么“后课堂”的价值将是无穷的。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后课堂”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又是对下堂课的“再预设”,每次“后课堂”都是二次备课的能量源泉,在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二次备课,是教师的宝贵财富。

4.5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一次备课是课前的预设,是从认识到实践,而二次备课是从实践到再认识,是教师的再预设,对教师来说是课堂教学高效的需要,是教师个性化的体现,是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途径。对学生来说,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是二次备课的目的,二次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越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越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各得其所。二次备课不止是第二次备课,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反复的备课,是二次备课后的“再二次备课”,因此它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明确二次备课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打磨,把二次备课作为习惯,落地于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和教师自己的发展。

5 结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改革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4]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做新课改的实施者,将新课改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认真备课是教师的职责,重视二次备课也应成为教师成长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点,让二次备课融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使它发挥最大的价值。落地二次备课,我们还在路上。

猜你喜欢
教案预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触摸春天》教案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