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循环理论体育教学创造性分析

2020-11-24 02:34杨卫华
体育师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创造性体育

张 俊,杨卫华

(1.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2;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工具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体育课堂上教师按照固定不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用统一的体育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水平。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确保遵守体育课堂的教学规则,不断地重复学习就可以。这就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失去了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整体下来让体育教学变得因陈守旧,让学习枯燥乏味。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是确保教学内容在正常的体育教学轨道上持续运行,长此以往,教学模式的固定不变由此生成了重复主义。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立德树人”的学科教学目标,充分彰显教学的创造性与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突破以往的局限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超循环理论作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能够将内在元素通过循环联系在一起,形成稳定共存的组织形式,该理论对研究体育教学系统的演化以及促进体育教学内在复杂系统的创造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1 超循环理论下的体育教学解构

超循环理论是由德国生物科学家Aigen提出,主要指系统自组织的条件、过程和轨迹。指出开放式教学系统和学生系统是基于非线性相互作用、依靠波动的诱导和竞争与协同的双重驱动力,资料来源继续表现出上述波动之间关系的自组织演变,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失衡和平衡[1]。超循环理论包含协同学、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分形理论、混沌研究、突变论等,耗散结构论对我们建立超循环体育教学系统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确保了开放性,是否发挥了非线性相互机制,能否远离平衡态,能否利用涨落的威力。在超循环体育教学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教学的过程,都必须基于以上几个条件的基础之上。

1.1 体育教学目的演化

体育教学目的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等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八次课程标准的演化过程中,从传统的“三基”任务到“四维”目标,体育教学目的随着国家教育目的的总体规划和演变不断演进。在超循环体育教学框架结构中,超循环体育教学目的论是其核心组成,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目的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工具主义在传统教学中的本质特质,它将体育教学导入到一个恶性循环里面,而超循环的教学创新就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坚持内在复杂系统自组织的稳定超循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内在的超循环,对唯一的中心进行消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演化是超循环体育教学目的论的主要特点[2]。

1.2 体育教学中“教”的协同与“学”的突变

通过对超循环理论中协同学的审视,我们发现竞争和协同的双向推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演化动力。协同学促进我们改变了对于竞争与协同、偶然与必然、自由与约束、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看法,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在学生体育素质演进机制中竞争和协同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达成教学的有效协同。通过突变理论的分解,我们对于体育教学系统中外因与内因、接受与创新、突变与渐变之间的关系也有新的看法,在学生体育素质教学中,渐变与突变之间相互整合的特点就会慢慢地被体现。突变理论在超循环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跳跃性、突变性、创造性的关键性因素[3]。

1.3 体育教学运行的分形循环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分形的结构,而超循环理论中的分形学就为我们重点介绍了这一点,透过分形学,我们对于体育教学中的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以及教学评价的尺度和创造性思维的机制等问题有新的认识。通过超循环理论中的混沌研究,对体育教学中的预测进行重新的判定,预测将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不再是准确无误的、决定性的[4]。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和同步化的教学体系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简化论的产物,具有标准统一化,而超循环理论具有复杂多变性的教学特点,超循环体育教学系统更是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灵活多变的互动历程,在动态转化之中进行变动[5]。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统一规范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当然超循环体育教学系统并不是说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摒弃,坚持超循环理论一成不变,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用变化中的模样来对待变化中的系统。

2 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解析

2.1 固有教学观念导致体育教师教学创造性不足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体育教学课程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对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进而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由于受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重示范轻观察,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对运动的乐趣,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体的运动技能没有概念。其次,重结果轻过程。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这是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忽视了学生对于技能和知识的思考,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体育基本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对基本的技能能够真正的领悟[6]。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关于教材内容制定的专家学者还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都以反复的教与学为主要的教学观念,最本质的原因是对教学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充满着恐惧。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观念和舒适圈,对教学的过程和目标已经有了充分的掌握,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掌控。如果进行创新,对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未知的体验,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自己能否对变化的课程驾驭,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创新的课堂是没有完全的把握的,因此只能停留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之中。体育教学本就多变和复杂,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应对复杂的教学系统[7]。面对以上情况,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只能采取最简单也是最熟悉的教学计划,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到一个重复教学理念当中,长此以往,陷入以重复为特色的恶性循环当中。

2.2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致使教学有效性不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和教师的影响,学生一致认为重复的练习对所学的内容有准确的掌握,相信重复能够为学生带来效果,因此学生坚信,在教师的施教下,对知识充分掌握,就会理解和领会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技能练习的次数越多,也就愈加熟悉,教学评价的成果也就会越高。但是学生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是通过主动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并且进行创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只是对于教学内容机械地重复练习,缺乏主动参与,那么对于知识只能是一个基础的掌握,是不会有任何的创新。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创新的摒弃,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有趣的氛围变成了压抑和机械的练习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就会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对于教学课堂没有任何的情感和乐趣,没有积极性的课堂,自然不会产生特别好的教学成果,在固定模式教育之下的学生也会深受其害,失去创造力以及对于事物的创新能力[8]。

2.3 师生间的互动性不足,教学过程缺乏活力

体育教学是一项主要通过身体参与实现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更多的是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信息沟通,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目标达成。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常常实施一对多的讲解、示范和演练,课堂上更多的是实现一种固定式的讲授模式。面对教师的传授,学生自我探究和主动探寻的内在源动力激发不够,往往是跟随教师的传授思路跟进,教学过程中发问、探寻与建构的自主性参与降低。此外,体育课堂过度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让教学环境变得松散,进一步拉大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和空间,致使教学过程缺乏活力,进一步让学生投入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下降。

3 超循环体育教学创造性系统的构建

3.1 构建体育教学内部的超循环,实现个体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就上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言,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于学生的认知图示和新建体系之间建立超循环,而如何构建超循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9]。众所周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来说,加深知识记忆进行反复练习是对知识最基础的掌握。为了掌握新知识,教师对学生苦口婆心地教导,而学生只能听从教师,对新知识技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练习和记忆。教师将新知识强硬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只能强硬地熟知和记忆,教师和学生对新知识的下一步如何发展缺乏深入的考虑。在实际的过程中,这些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碎片,对新知识和旧知识没有进行思考,也没有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现象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断上演。

在原有图式和新建体系之间构建超循环,构建超循环是以学生的持续反思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反思就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在正常的交流过程中,个体之间相互的交流能够从过程中发现彼此的不足,进一步进行完善。对原有图式和新建体系来说,反思使原有一个一个间断知识点不再是片段的方式存在,而是将一个个点通过反思串联在一起,对脑海中的知识重新整理构架,对知识结构进一步调整。正是由于思考,在原有图式和新建体系之间建立超循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发现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原理及规律。因此学生在进行归纳性反思的过程中,知识原理和规律不再是每一个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而是在反思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点及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调整和知识关系之间的重排。在对比性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对原有图式和新建体系进行对比和总结,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持续不断地反思让学生发现原有图式和新建体系之间的切合点和衔接点,将两者之间重新建立联系,随着联系的加深,原有图式和新建体系不再是两个体系而是合二为一,一个创新性的认知图示重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由此实现。

教师教的创造性实现就需要从教师个体职业发展的全阶段进行设计和规划,全面厘清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流程。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学校的体育专业,在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制度下,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将体育教学环节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大对体育教学创造力的考察,从而助推高校体育教育对人才教学质量的提升。依据超循环理论,体育教学内在系统是由多个复杂的元素所构建,在对体育教师教学创造性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深度剖析各个教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构建教师教学创造性培养体系,从体育教师的成长源头抓好体育教学创造性的教育。在体育教师入职后,要构建所学知识体系与学生实际、学校现实之间的高效结合,因地制宜,逐步构建体育教学内在知识图式与教学运行之间关联度,从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立、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等不同方面建立体育教学内在循环系统,从而促进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体育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自身不断总结、深入学习、积极思考,并付诸行动予以验证和完善,通过对内部教学元素的分解、组合与重构,建立系统内部的自组织,逐渐形成稳定共存的教学循环系统。

3.2 构建体育教学外部的超循环,实现整体的创造性

促进学生持续不断的反思可以促使学生个体超循环的出现,实现学生个体的创新,就整体的体育教学来说,还需要构建体育教学整体的超循环,实现整体的创造性才可以[10]。体育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从教学要素论来看,其组成要素不仅有教师和学生,而且还有课程、环境、反馈、制度和媒介等等,因此,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互动的方式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功能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信投入和产出成正比的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相信自己投入的越大,学生练习的时间越长,动作和知识重复的次数越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就越全面,越有可能接近成功。教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塞给学生,学生的重点是如何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因此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主导,教师通过选择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练习方法,借助教学器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教师成为教学方法的从属,学生被固定的模式严格约束,两者所关注的中心都不是对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和技术是横亘在两者之间的问题,影响了他们之间的互动。

在进行构建体育教学整体超循环系统过程中,首先要打破阻碍两者交流的枷锁,建立一个互动的教学平台。教师不再是教学课堂上的主体,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合作者和辅助者。知识和技术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确定性因素,知识不断改变和丰富,增强了活跃性及开放,外界知识充分蓄积,能量传递也时刻准备着,这是构建体育教学整体超循环系统的首要条件。其次,建立多变的教学方法体系。知识和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在教学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行探索和改进完善,只有不受限于教学方法的教师和学生,才会从根源上进行思考,不断反思。在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创造性的超循环,为体育教学构建整体超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建立教学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无论是对于教师、学生,还是教学管理者来说,知识和技术不再是主要的教学关注目标,持续不断互动和对话才是凝聚体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关键性因素。当我们突破了交流的障碍后,整体的体育教学系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互制约、内在关联结合在一起的有机聚合体,信息的传递也不仅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每一个层面的互动将会逐个出现,此时的体育教学模式也由之前单一的教学体系变成了一个不断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联接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体超循环不断地发挥主要功能,不断地催化自身,最终实现了体育教学系统整体超循环。体育教学系统整体超循环的构建是在互动、平等、生成的基础之上,将教学系统中所有的组成元素,教师、学生、器械、技术等联系在一起,使其更加紧密稳固,更加持续共存。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根植于教师内心深处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代化的教育实际,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整体的教学系统都要为此作出改变。超循环理论结合时代的发展,将复杂的教学系统置身于一个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一方面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勇敢创造,教师在这个活跃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往,发现学生身上的运动长处和内在动力,让学生更加快乐地享受体育课的同时,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课堂,促进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创造性体育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我们的“体育梦”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