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竞赛机制优化研究

2020-11-24 02:34刘文锋
体育师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赛事竞赛

刘文锋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广东 广州 510430)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阶段是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运动技能、加强社会交际、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1]。然而,近年来,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等现象依然存在,文章力图通过优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的实践研究,为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体质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1 开展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的意义

1.1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明确指出,坚持群体活动与竞赛相协调。通过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比赛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胜负观——胜不骄败不馁,另外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总会遇到困难或者伤病,有利于引导学生迎难而上、战胜挫折,锤炼学生的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1.2 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众所周知,一所好学校必定有好的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体育竞赛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校园活力的发动机。如果说书香校园看的是师生阅读量,那么校园的活力则取决于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

2 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竞技性过重,照搬专业体育规则

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举办的学校体育竞赛项目内容有所改善,但是依然沿袭了竞技运动会的模式,竞赛的规则选取主要是依照国际、国家标准竞赛规则照搬照抄[3]。长久以来受到举国竞技体育的影响,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也严重偏向竞技性,成为选拔学校代表队或上级运动队的工具,成为了体育特长生的独舞。众所周知,竞技运动项目对运动技术要求较高,而运动技能的习得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性训练的,有些项目甚至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练习,对大部分普通的高中生来说,是很难达到专业水准的,太高的要求反而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2.2 重男轻女现象严重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受荷尔蒙刺激男生对体育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自然高于女生,女生由于身体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不喜欢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学校在组织和推进体育竞赛过程中更多地依托男生开展,久而久之学校体育竞赛成了男生的专利,形成重男轻女的现象。

2.3 竞赛活动与课程设置脱钩

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是学生掌握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的重要阵地。查阅文献和访谈发现,体育竞赛活动与体育课设置脱钩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校级层面的整体统筹规划;第二,体育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内容没有相呼应,没能形成课内指导课外,课外升华课内的局面;第三,重运动技能轻竞赛理论的培养,体育课注重技战术的教学,对体育竞赛理论和规则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也不太感兴趣[4]。

2.4 组织管理和执裁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行政部门/体育科组或体育社团负责,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改进竞赛组织形式,但实践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不少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还是处于老师“命令式”和学生“被动式”阶段。各校体育竞赛执裁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执裁老师或学生对竞赛规则并不熟悉或是被迫参与裁判工作的,严重影响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2.5 竞赛安排随意性,缺少固定化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安排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有体现,但访谈时不少一线体育教师和学生反馈,原先安排好的体育竞赛活动由于各种原因不时发生变动,不但影响赛事的顺利开展,也给学生备赛增加负担,有时一个体育赛事可以一推再推,最后时间不够了压缩赛程仓促收场,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也给学生造成了体育活动必须给其他工作让路的不好印象。

3 校园体育竞赛机制的优化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如何让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找到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是摆在学校领导和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校园体育竞赛机制的优化可以激活学校体育活动的局面,推动校园体育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1 以退为进,优化竞赛规则

有哲人说过,一个水桶的容量是由最矮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一味按照职业体育的标准开展校园体育竞赛活动是无法带动广大学生的,与其定太高的标准让学生望而生畏,不如退而求其次适当降低标准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以赛代教、以赛代培、以赛代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以班级篮球赛为例:第一、低年级学生比赛时,在不获利的情况下的一些违例可以不判罚,赛后再统一讲解培训;第二、在男生比赛中加入女生比赛,如第一节、第三节男生比赛,第二节女生比赛,比分累加,即能吸引女生参加又提高男生的运动水平;第三、女生比赛还可以从低年级的半场三打三,再过渡到高年级的五打五;第四、比赛结束若比分相同,则双方各选择对方一名非上场比赛的同学进行罚球决定胜负,让班上的每个人都可能决定比赛的结果。

3.2 三级联动,构建竞赛体系

体育竞赛活动的魅力在于它充满着挑战和竞争,由于学校类型和学生竞赛水平的不均衡,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应该注重整体布局,构建合理的竞赛体系,完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竞赛制度。校级体育竞赛活动应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类别分组比赛,同层次的学校进行竞赛才能体现公平,从而激发相对薄弱学校的积极性。年级和班级的体育竞赛活动由学校统一规划,按照班级赛大众化、年级赛精英化开展,即班级赛面向所有学生,通过班级间的竞争,优选一定比例的班级参加年级精英赛,增加比赛场次,形成梯队发展。

3.3 立足课堂,串联课内课外

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落实体育课所学知识和提高运动技能的主要阵地。之所以造成课内课外的脱节主要是体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与体育竞赛相关内容较少造成的,因此首先还是要立足课堂,利用好高中体育课的选项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特点,把体育竞赛需要的规则知识、竞赛技能、比赛中反复出现的普遍问题等搬到体育课中,即赛什么教什么,再赛再教 ;其次,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安排要与体育课相衔接,体育竞赛的前期工作(如裁判培训)安排在赛前的体育课上进行,比赛期间的体育课安排技战术的教学,比赛后安排专题讲座进行总结和理论教学。

3.4 品牌引领,提升赛事质量

欧洲四大足球联赛之所以风靡全球是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形成的品牌效应,校园体育竞赛也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形成学校品牌赛事,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各学校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和体育赛事,项目一旦确立,学校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加大在体育赛事上的经费投入,加强赛事组织机构的培训和后勤保障,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体育鉴赏水平,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赛事氛围,学校宣传机构应当通过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媒介及时宣传体育赛事,加大赛事的影响力。

3.5 资源整合,发挥各方力量

搭建“社会-学校-家长”的校园体育赛事平台,学校体育赛事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受文化至上观念和体育活动安全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并不支持。因此,借助国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东风,利用社会不断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引进社会体育机构参与到学校体育竞赛中,提升体育赛事水准,做好体育赛事安全保障,从而消除学生家长的忧虑,扫除最后的障碍。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进一步优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提高运动技能、加强社会交际、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赛事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