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0-11-23 10:49陈小龙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垒球体育院校实践性

陈小龙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体育类专业特有的运动技能训练型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技能应用型实践性教学是提高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培养高等体育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体育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专项指导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1]在高等体育院校的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院校的实践教学发展缓慢,对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符合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2]实践教学在体育院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慢投垒球运动自本世纪初在中国广泛推广以来,日益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逐渐成为一项崭新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尤其是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实施专业性、精深化慢投垒球教学的主要力量,应遵循高等教育及体育教育双重规律,深刻把握慢投垒球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构建完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深化慢投垒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实践性教学

在《教育大辞典》中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表述为:“实践性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以及其他教学的总称。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教育实习、社会调查、实验等,主要是通过学生切身体会获得感性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并且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也有学者提出,实践性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被称之为实践性教学。[4]整体来说,实践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教学目标及要求为参照,并结合实践性教学特点开展的实践性活动。实践性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对理论教学进行验证的过程,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为教学主体。

1.2 实践性教学体系

对于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概念界定,从系统的教学论出发,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用于两者的区分来进行界定。其中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指由若干实践教学基本要素组成,其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践性教学中更加突出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5]因此,实践性教学体系涉及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是由一个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内容不仅包含着狭义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存在其他要素构成的子体系。[6]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全面性,即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包括实践性教学的功能和内容。实践性教学体系功能全面性是指在实践教学中要在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多层次、多人群的需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实践性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等职业素养。因此,在构建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全面化、最大化。实践性教学体系内容有: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教学管理体系等,在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体系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使得实践性教学体系更加完善。[7]

2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理论阐述

2.1 实践性教学体系与体育运动训练类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及特点相契合

在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专业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和基础平台。在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首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体育运动训练类专业学生的要求表述如下:“必须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的应用型人才”,[8]同时明确了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其后,又对“应用型人才”给予了明确的阐释:“应用型人才是指既要求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厚基础、强素质,又要求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突出重实用、强能力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9]由此可见,“重实用、强能力”的专业实践是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基于此,以人体自身为作用对象的体育运动训练类专业,必须依靠运动实践才能学习和掌握。只有身体力行和反复体验,才能够理解运动、学会运动和把握运动,人才培养也必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高度重视运动技能和教育素养的提升。[10]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应于社会需要的人才相契合。[11]实践性教学体系是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诸多要素构成教学系统的整体,各要素包括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以及实习实训平台上的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的形成知识、技能乃至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性教学体系与体育运动训练类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及特点相契合,可以很好地发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2.2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念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遵照“尊重体育个性,完善社会人格”的教育观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体现了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多种实践活动之间相互融通、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特点,课外的每一项实践活动既是课内教学的扩展和升华,也是检验、补充与完善课内教学的有效手段。慢投垒球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强调实践教学体系与慢投垒球项目的独特对应关系,利用高等体育院校多重体育氛围为高素质慢投人才的综合体育技能训练、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力图使实践教学体系从构建到发展完善的各个阶段都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2.3 慢投垒球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意义

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过程中,就要将实践内容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相结合。在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其实践性教学内容也应不断的调整,保持与时俱进,实践体现教学要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12]

在以往的慢投垒球专业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分离和脱节的现象,课外慢投垒球实践活动常常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检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慢投垒球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严格遵循高等体育教育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慢投垒球专业人才需求,结合高等体育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条件,在专业教学的视野之下,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各类专业实践性活动,从而实现实践性教学贯穿到专业慢投垒球人才培养全过程。

这种做法符合高等体育教育规律的特点,符合我国当前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符合现代慢投垒球人才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可以在提高慢投垒球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慢投垒球学科教学特色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和社会需求形成紧密而良好的对接,教学空间亦获得了极大的延伸拓展。既对慢投垒球类专业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也改变了传统慢投垒球教育理念,能够在提高慢投垒球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很好的作用。

3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成

3.1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特点

慢投垒球有别于其他团队运动项目,该项目不仅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团队性,而且还具有大众性和体验性,特别是礼仪、信念、团结等棒垒球项目的文化要素。因此,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该运动项目的特点而进行,需要开展特色俱乐部活动、阶段性成果展示、公益课堂、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方式来完成。[13]

首先,坚持以慢投垒球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为重点;其次,将校内外计划安排的多种专业实践性活动统一纳入到专业教学的视野之下,从而使慢投垒球类专业的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互通互融,有效地实现了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程不断线;最后,有效地将项目所学技能知识在实践性教学体系中进行应用和展示,进而会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学习效果。

3.2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内容

实践性教学体系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教学质量优的慢投垒球运动项目人才为核心教学目标,而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是达到实践性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14]教学内容的确定对慢投垒球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为培养实践型慢投垒球人才进行量化规定。因此,在对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首先确立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构建“慢投垒球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以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设计课内外实践性活动为主要内容。

3.2.1 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上由师生进行的专业教学活动。每堂专业课程教学的前导部分都安排学生实习环节,由学生自行设计专项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期中和期末分别安排主项班之间的友谊赛和对抗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比赛能力,又能检验组织能力、执教能力和执裁能力;从大三年级开始设置完整的教学实践课程,由学生设计并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从教学理念到知识信息,从教案设计到教学实施,从教态讲解到动作示范,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全方位考察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系统规划课内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吻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

3.2.2 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指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俱乐部制、阶段性成果展示、公益课堂、各级各类比赛等活动,是课内实践,即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

俱乐部制,即由慢投垒球专业教师指导,骨干学生组织筹建慢投垒球俱乐部,开展垒球社团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竞赛、社会实践以及公益培训五位一体全面布局的俱乐部活动。全方位培养慢投垒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训练水平到专业技能的提升,从实践能力的历练到棒垒文化的传承。

阶段性成果展示,开展慢投垒球特色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慢投垒球推广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慢投联赛,每年举行一次学校慢投垒球嘉年华,以及国内外体育交流等活动,通过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丰富并深化慢投垒球项目的开展。

公益课堂,由慢投垒球专业教师指导和管理,俱乐部主要成员组织,专项学生轮流参与实践。首先构建公益课堂,每周末进行公益课教学,教授对象是来自社区内中小学或实习试点中小学的棒垒球爱好者,依托公益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与实习试点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后棒垒球兴趣班,每周进入试点校两次,进行棒垒球教学推广活动。构建一整套多元化的公益课程体系,体系层析次清晰,衔接紧密。

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技能水平。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强、专项技能突出的学生组建学校慢投垒球队,参加国家级的高水平专业赛事,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使得慢投垒球活动呈现出竞技化、个性化的特色,并能够带动慢投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4 建立多维度管控评价机制

4.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实践性教学管理文件

制订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管理,包括教师岗位职责、听课制度、考试制度、教材选用制度、实践性教学管理规程等,促进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实践性教学监控提供制度保障;请专家进行课堂督导、网络评价等监控形式,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课程教学管理进行评价。[15]

4.2 建立多元化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机制

设定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包括学生评教、督导评价、教师互评、奖励与整改等,建立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活动形成有效督促。

通过开展专项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轮流组织各项实践性教学活动,交流实践教学经验,促进互学互助;定期与学生座谈,发放问卷调查,听取学生们对教学和实践性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全方位收集实践性教学各环节和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学生满意度,提升教学质量,为完善与深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提拱实证依据。

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等多样灵活化的考试、考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检视,其核心强调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操能力。

4.3 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

积极从制度建设、机制形成方面完善校友或用人部门的跟踪、反馈机制。与用人单位保持点对点链接,听取用人意见,了解学生工作效果,运用质量监控结果和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及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优化慢投垒球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使学生实践的能力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如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实质性合作,定期提供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引入,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增强岗位适应性。

5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保障机制

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包括创造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系统,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5.1 创造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保障教学训练使用的专业场馆,以及必备的各种专业器材,例如球棒、垒球、垒垫、头盔、打击网、打击龙、发球机等,确保教学训练质量和课内外实践性活动的有序开展。定期投入维护、维修资金,保证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运行提供自主、实用、开放性的运动空间。

5.2 建设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

重视学术创新、理论创新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发展动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关注学科、专业、行业发展动态。全面做好技术岗位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慢投垒球运动发展较好的高校、体校、专业运动队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学训练水平;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研修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并制定相应政策,推进教师发展的实践化与理论化有机融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国内外专业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来讲学指导,并开展相关的系列培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聘请有丰富慢投垒球教学和训练经验的专家或教练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共同组建一支专业技能突出、理论水平一流、教育意识超前的教师队伍。

5.3 搭建各类实践平台

依托慢投垒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科构建水平,通过课内模拟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与组织、比赛、运营等模式,结合慢投垒球项目特点和体育院校的构建特色,通过实践平台建设、项目指导与项目体验,全面对接行业需求,提高服务社会意识。一方面通过实践、实训与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一方面为全民健身以及社会培训服务,实施资源共享,打造服务全民健身、服务社会的新特色。贯彻慢投垒球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专业构建导向,构建一整套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6 结语

随着慢投垒球运动作为体育教学项目和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各省市高校、中小学校以及体育俱乐部等就业市场对慢投垒球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培养与多元化市场需求相吻合的高层次专业慢投垒球人才对于高等体育院校至关重要。

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本质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其培养人才过程中必须要逐步实现社会化,与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需求实现最大程度的契合。慢投垒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正是结合了慢投垒球专业的特点和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创新育人方法途径,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管理机制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体系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由课堂实践、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服务、专业竞赛等多个环节组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于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相信一定会为推动高等体育院校慢投垒球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到积极的成效,开创崭新的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垒球体育院校实践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棒垒球不满回归之后又要被踢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扔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