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歌探究

2020-11-18 08:03潘晓红
关键词:曲调谱例满族

潘晓红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满族民歌的历史发展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以辽宁省居多。另外,散居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宁夏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属肃慎族系,其后裔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和今日的满族,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等地域,故称“白山黑水”。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赫舍里·额尔德尼巴克什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40年代,满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文。新中国成立后,满洲族简称为满族。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昼夜会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这一场景表现了挹娄人祭天祭神的歌舞情景。《隋书·勿吉传》记载:“隋文帝时,宴勿吉于前,使者与其徒皆起舞,其曲折,多战斗之容。”据唐代《辽海丛书·渤海国记》中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此记载也说明,在唐代渤海国的靺鞨人也出现了官民同乐,男女相继歌舞的“踏歌”场面。

自古以来满族就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民族,世世代代用民歌的表现方式,表达生产、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金代时,女真族就有“以歌求偶”的习俗,根据史料记载:“鹧鸪”“臻蓬蓬歌”等都是女真族民歌,后来作为“元杂剧”牌子曲。而到了清代满族民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满族民歌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多彩,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等,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情感愿望,而且还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鲜明的民族性格。满族传统民歌不仅在满族音乐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学术和艺术地位,而且还波及到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包括民间歌舞、民间戏曲和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特别是对东北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所以,满族民歌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满族民歌的表现形式

满族传统民歌风格各异,表现形式多样,根据表现体裁与题材的不同,满族传统民歌可分为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本文仅对“拉空齐”“摇车曲”“劳动号子”“祭祀调”等几种不同体裁的民歌形式进行探究,揭示其艺术形态。

(一)莽式空齐曲

“莽式空齐”是满族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在民间又称“拉空齐”或“唱喜歌”。清代杨宾在诗中记载:“马闲青草后,人醉晚风前,莽式空齐曲,逍遥二十年。”杨宾又在《柳边纪略》一书中说:“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势。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曰‘空齐’,犹似汉人之歌舞,盖以此为寿也。”清代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一书中也记载:“满洲人家歌舞名曰莽势,有男莽势、女莽势。两人相对两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上于太庙中用男莽势礼。”综合上述史料记载,可以看出,《莽式空齐曲》是在喜庆的宴会上、节日里、祝寿时的歌舞曲。即:表演时,男女对舞,一人主唱,众人拍手齐呼“空齐”相和(见谱例1、谱例2)。

谱例1

谱例2

从上述两个谱例看:谱例1:是以do re mi三音列构成旋律基本曲调;谱例2:是以re mi sol la四音列构成旋律基本曲调,旋律起伏变化不大。

“空齐”一词没有具体的词义,类似于汉族歌曲的衬词。而这种衬词,却突出了《莽式空齐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见谱例3)。

谱例3

歌词大意:空齐不拉利真得,真得不拉利空齐,喜鹊喳喳叫枝头,咱们俩家做亲家,生个儿子去割草,有个女儿摘豆角。

这首《空齐曲》曲调较为完整,歌词内容生动。全曲由六个乐句组成,并以do re mi三音列上下迂回进行构成此曲的旋律特点,前两个乐句以切分音的节奏型,突出了“空齐曲”节奏特点。全曲歌词词头句尾押韵,节奏明快,结构规整。充分表现了满族歌舞音乐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二)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车曲”“悠悠调”。是满族传统民歌中流传历史最长,范围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曲。满族人从降生就在母亲的抚慰下,听着母亲哼唱的“悠悠调”茁壮成长。满族人有孩子睡悠车的习俗,这是满族先人长期渔猎生活所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就人们常讲的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摇车作为一种民俗,有着深厚的满族文化传统积淀(见谱例4)。

谱例4

这是流行在辽宁省满族聚居地的“摇车曲”。虽然用汉语演唱,但在歌词中保留着满语衬词的特点,如:“悠悠哇”“巴补哇”。在内容上保留了满族人生活中最常见的用语,如:“马猴子跳墙过来了”。“马猴子”在满族民间传说中是一个极其凶残的恶魔形象,常用来吓唬小孩子。

这首“摇车曲”其曲调优美,节奏平稳,全曲由la sol mi和mi re do两个三音组构成旋律线条,曲体结构为六个乐句,其中,一、三、四、五乐句落音分别落在调式角音上,第二乐句和终止乐句分别落在调式宫音上,由于调式角音在全曲中占主导地位,使曲调增添了平静、安稳的色彩。这是一首歌声与摇车动作完美结合优美动听的民谣体民歌。这首“摇车曲”保留着满族语言文化与音调特征。

这首“悠悠调”(见谱例5)主要流行于吉林省满族聚居地。在歌词的词意上具有浓厚的满族语言特色。如:第二乐句的歌词“你阿玛出发了”的“阿玛”,是满族人对父亲的称呼。

谱例5

其曲体结构为四个乐句,曲调简单、节奏规整,基本上近似于说与唱之间,每句旋律都是围绕sol mi re la迂回下行进行构成,是一首羽调式的民谣体民歌。

(三)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伴随着勤劳勇敢的满族人民在传统的渔猎生活中产生的歌曲形式,这类歌曲与劳动的方式,劳动的节奏密切相关。在图门江和海参崴一带,流传一首《跑海南》,是反映满族人渔猎生活的劳动号子。这里地处“白山黑水”,有茂密的森林,珍贵的野兽,是最好的天然围场;有乌苏里江、松花江和图门江丰富的水利资源,两岸土地肥沃。一千多年以前,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渤海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族的子孙始终繁衍生息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沿江居住的满族人世世代代以打鱼、狩猎、扎海参、扭海菜为生。

这首《跑海南》(见谱例6)真实地反映了过去年代,男人在外出海的艰难,妻儿老小在绝望中等待和思念的困苦心情。歌曲极其真实地反映了满族人民的渔猎生活,内容生动,语言朴实,曲调简明,旋律流畅,上下两个呼应式乐句组成单乐段曲体,歌词有长有短,在民间广为流传。

谱例6

(四)祭祀调

祭祀调是特指在祭祀、丧葬、礼俗等特定场合等风俗活动中传唱的歌曲。主要包括:“祭祀调”“哭丧调”“亡魂调”等。

1.祭祀调。在东北广大农村的满族聚居地,曾盛行“跳家神”的祭祀活动。满族祖先信仰“萨满教”,即“万物有灵说”,崇拜自然的天、地、山、水以及各种动物神。每当秋收时节或春节来临,满族人家都要请“萨满”来家里“跳家神”,以告慰祖先或求先祖保佑太平,求神去灾降福等,以达到与神同乐的目的。

《“家萨满”祭祀调》包括“请神调”“排神调”“送神调”“背灯调”“饽饽神调”等多种形式。

这首“背灯调”(见谱例7)是满族祭祀中必须演唱的神歌,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祭祀调”,主要流传于东北三省满族聚居地。演唱风格高亢嘹亮,曲调流畅,节奏跳跃。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单乐段体,两个乐句均结束的宫音上,并分别带有一个切分节奏的尾音,这与满族语言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谱例7

歌词大意:正月初一,祈求天神,敬祭祖宗,保佑太平。正月初一,求天拜神,保佑晚辈,长命百岁。

2.哭丧调。满族的丧葬仪式往往是伴随着“鼓乐”和妇女们的“哭丧调”。满族人家无论什么人逝世,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故去,乡里乡亲,亲朋好友都要来为故者吊唁和送葬,妇女们都要在灵前长时间地哭泣,哭泣故者生前的美德和愿望,哭诉死后给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与困难,等等。这种自然生态的“哭丧调”,在民间经过长时间地流传,逐渐发展成为结构严谨的民歌形式(见谱例8)。

谱例8

这首“哭丧调”曲调极为悲哀,情感极为真切,催人泪下。全曲以sol m1do为骨干音,迂回、反复,最后自然下滑到哭泣声,节奏自由缓慢,以乐句划分小节。歌词大意:爹爹啊!您怎么这样去了,您再也不会管我们了,您再也不会管我们了。爹爹啊!我们的亲人啊!我满腹的话今后向谁去说。爹爹啊!

3.“旗香”祭祀调。主要是流行在辽宁省满族聚居地的一种祭祖神歌。由于历史上满族曾实行过军事、政治、生活统一的“八旗”制度,所以满族也被称为“旗人”。旗人烧香祭祖,还愿被称为“旗香”。

“旗香”曲调绝大部分是以叙事为主的说唱音乐,用汉语演唱,内容大多是汉族的历史故事。如:“唐二主征东”“排张郎”等。也有“安神祈福”“驱邪避难”或祝香主家“喜乐祖上”“平安如意”等。其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旋律中多带有衬字和甩腔来加强艺术感染力。由于叙事的需要,所有曲调都在多次反复中进行(见谱例9)。

谱例9

这是一首两段体的叙事歌,为五声羽调式,以商音作为骨干音,终止在羽音上。鼓点是“旗香”曲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的伴奏形式。“旗香”鼓点都是由单数鼓点组成,如:

“旗香”的曲调和演唱内容以及演唱形式与汉族“二人转”“鼓书”和民间小调非常接近,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更好的探究。

三、满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满族民歌的整理和探究,笔者认为满族民歌在音乐本体方面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曲调质朴无华,很少有装饰性和华彩性的旋律进行,常以级进、重复、变化重复、不完全模进等手法发展曲调,旋律常在五度音以内迂回进行,以级进为主、跳进很少,多为三音列和四音列。

2.节拍分为散板、有板、散板和有板结合三大类。在有板类的民歌中,节拍形式很多,有1/4、2/4、3/4、4/4、5/4、6/4、3/8、6/8等拍子。常使用前短后长、前紧后松的节奏型。由于语言的特点,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切分音、附点音,也有自由节奏的吟诵和各种节拍的变化组合。

3.曲体结构简单,通常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曲体,并运用乐句和乐段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等手法组成分节歌。

4.满族民歌行腔自然,唱词押头韵或头尾韵。旋律与节奏的变化多以单词重音为依据。

总之,满族民歌是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满族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满族民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民族融合之后,其自身在融合过程中,曾经对中原音乐文化和东北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对满族民歌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搜集、整理和探究。

猜你喜欢
曲调谱例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布谷鸟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