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新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0-11-18 08:03
关键词:彰武县变革思政

郭 军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一、引言

“T型人才”的概念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多萝西·巴顿首先提出。字母“T”用来表示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具有宽泛的知识面,“|”表示具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T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转型人才,可称为“新T型人才”(因“转型”英文首字母为T而得名)。新T型人才一方面要具有传统T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有奉献精神和社会担当,更要具备变革的意愿、意识和能力,甚至要主动承担起领导变革的使命,具备谦虚谨慎、善于协作、甘于奉献、不怕吃苦、勇于创新、不惧挫折等素质。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外在能力,后者则称之为内在能力。外在能力可以通过大学课堂进行培养,但学生的内在能力却更多地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但在变革、奉献和协作方面做得很不够,需要利用更长的时间,通过更多的实践进行培养。一方面,从学生视角看,这和他们生长的“顺境”有关,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奉献社会的经历和相互协作的环境,并且把创新的过程考虑得比较简单,常常希望短平快地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从大学视角看,大学教育善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这是大学的专长,但在内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显得不足。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构建一个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从而吸引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超越;第二,如何将社会资源有机融合到这个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中来,从而在一个联合创新环境里拓展新T型人才的视野;第三,如何把变革、奉献和协作等元素融入实践平台,从而同步提升学生的外在能力和内在素质。

当今时代在“互联网+”理念影响下,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个新的教育时代正在到来。[1]应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系统设计德育递进教学路径,[2]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3]。发掘实践项目中的精神元素,将其融入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策略,并落实于实践教学过程,完成教学成效评价。创新实践平台需要与时俱进,从校企联合、校外基地、创新创业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不同角度,综合设计和实施更系统、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建设方案,同步培养学生的外在能力和内在能力,做到内外兼修。

二、新T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是新T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沃土。应打破传统的以单一目标为导向的实验课程建设,构建基于“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验式实验课程体系。[4]2019年在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创新学院、团委、研究生院和科研院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奇点俱乐部,如图1所示,以乡村教育和智慧健康等市场需求为输入、以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为输出,采用“云组织”[5]架构模式,通过构造“教师参谋化、学生创客化、成员长期化、成果产品化”的大学师生深度融合的创新载梦工厂、校企合作高度活跃的创新生态平台,来组织师生面向产品构建全生命周期开展创建图景、规划路径、设计原型、研发产品、演化价值等双创活动[6]。团队自2019年3月开始组建,成员超过百人,包括指导教师、本科生、硕士生、企业专家等。

为了提高创新实践平台的实践效果,我们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强化产学研用合作,构建如图2所示的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新载体——彰武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和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彰武县中医院、帝信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彰武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了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的生态环境,是科研、教育、生产、应用等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图2 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彰武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项目

培养新T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引入课程思政。中央和教育部文件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元素”,是指专业知识中可用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相关内容,要求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来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用这种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其效果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学生更易接受。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在教学体系中,融入思政要素,通过思政理念引领新T型人才培养,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我们提出思政理念引领的新T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内外兼修的高端软件人才,对如何吸引学生、如何拓展视野、如何升华能力等关键教学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

社会实践是环境影响与思政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桥梁,它通过创设“人造环境”,使思政教育与环境影响导向相互促进,避免相互弱化,有效地解决了思政教育理论与现实社会环境相分离的问题,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为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和困难奠定基础。[8]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9]针对学生在变革、奉献和协作能力方面不足的现状,将创新实践平台的思政元素分别聚焦于“变革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我们将这三个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创新实践项目中。

首先,儿童高血压数据分析系统。学生与北部战区总医院医生一起到彰武县调研,发现当地高血压人群比例是全国的2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们首先在东北大学发动150余名志愿者,历时一个半月对2万多份纸质的儿童高血压检测材料进行数据录入,然后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之后为当地百姓开发一款普及高血压知识和预测高血压趋势的手机应用程序。

其次,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学生发现彰武县疾控中心在做学生视力检查时,需要3~5名医生工作,这些医生要带着庞大的检测设备去一所所学校(包括边远山区的中小学)轮测,遍历所有中小学大约需要4个月的时间,这样做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数据利用率低,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保持视力的作用。于是,学生们想到采用终端设备和云计算技术,开发一款基于手势和语音混合识别的自动化视力检测系统,通过创新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面向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陪伴平台。学生在彰武县农村调研时,发现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较多,这些儿童获得的关爱不足,受到的照顾不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同时,现有的学习类软件收费较高,且不具备心理疏导功能。于是,学生们决定开发一个以大学生陪伴和开放教育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健康成长陪伴平台,立志于解决儿童缺乏关爱以及教育资源不平衡等社会问题。

最后,上肢康复系统。学生在彰武县中医院调研时,发现贫困地区患者的上肢康复训练成本较高,并且缺乏专业医生的训练指导。学生决定开发一款基于体感交互和虚拟现实的上肢康复训练产品,该产品是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大数据分析、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供家庭版和医院版两种方案,患者可以通过体感交互或复健球两种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四、结语

把思政的“盐”撒到新T型人才培养的“菜”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变革精神”方面,学生不但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而且能够真正领会产品变革创新的深刻含义,成为主动变革的实践者;在“奉献精神”方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了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大爱情怀;在“合作精神”方面,通过团队协作,培养了学生适应变化、不畏困难、共同协作的团结拼搏精神。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创新实践的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超越,提升变革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这高度契合了企业与社会对新T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彰武县变革思政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