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 要】如果学生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就很难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因此可能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会学习、会思考、能创造的人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其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学生要想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物理知识,熟练运用物理科学语言,阅读是主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
【关键词】自学能力;阅读;初中物理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相关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素质。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继续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素材。但目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和练,不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讲、练、看相结合。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以演示实验为饵,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完成阅读内容,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演示实验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观方法之一。图1
例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教师可先准备1根洗衣机的排水管,左手握住塑料管的一端,右手抓住塑料管中部,甩动塑料管使其另一端以左手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让学生倾听管中气流发出的声音。学生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都比较感兴趣,并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实验和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下去的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根据教材提示完成教材上的探究活动,总结实验结论,并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学生带着求知欲去阅读教材,不但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二、以学生实验为主,鼓励学生探究,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学生要想认真地阅读教材,完成自学过程,就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但目前初中生学习科目多,课业繁重,学生很难挤出时间去看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一张嘴,一支笔,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甚至连思考的空间都没有,从而导致出现很多题目学生做了,教师讲解了,但学生考试时还是不会做的情况。这说明光靠做和讲是行不通的,教师还必须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将知识内化并吸收。另外,教师选题应少而精,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去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例如,在《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这节课中,对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准备好酒精灯和温度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和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内容,对照教材进行练习。这样,既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预习案为辅,督促学生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在上物理新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预习案,要求学生按照预习任务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读懂物理教材,教师可以先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某一段内容,然后将这一段内容中的概念和规律设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填空。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设置在预习案中,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是怎么进行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实验中出现了什么物理现象?由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不懂、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或做好标注,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者向教师提问。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这节课前,笔者会要求学生在家做一做课本第83页课后练习第3、4题的两个小实验,让学生记录下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思考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预习案中,笔者会将课本第81页中的概念和规律设计成作图或者填空的形式,督促学生到课本中寻找答案。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填写和画图过程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材的水平。此外,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师还要督促他们对记录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阅读,将知识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网络,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以教助学,指导学生阅读,提高自学效率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学生读这样的书,无论对文字表述的意思,还是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甚至是画图等,刚开始读时都是费解和不习惯的,因此就需要教师用心的指导。在阅读物理概念和规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记住物理术语,并用笔画出来。对一些叙述较为复杂的语句,教师还要进行分析和解释,解释不清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来直观地呈现,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这节课时,学生在阅读物理教材后,对教材中给出的概念和定理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什么叫平衡状态?什么情况下就称为二力平衡?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回到课本中继续阅读寻找答案。反复阅读既使学生理解了概念,又加深了对概念的记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在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提出疑问:实验器材选用小车好还是小卡片好?如何探究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大小是否相等?怎样探究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怎么探究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学生带着疑问去讨论研究,进行探究活动,依次解決问题。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归纳,最后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学习课本上的物理术语,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叙述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结论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就不致于去死背条文。
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生不容易理解物理公式,会把它当成代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作翻译官,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些文字语言或物理语言译成数学语言,或将物理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可以将“铁的密度比铝大,比铜小”译成“ρ铝<ρ铁<ρ铜”,将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译成“F1L1=F2L2”。学生通过译写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可以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公式的变形以及各物理量的单位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可以逐渐提升其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物理教材中往往有很多物理术语,如“垂直”“竖直”“物理属性”“物质状态”等,学生是不易懂的。教师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去区分、理解。例如,在讲解“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模型,将一个木块放在斜面上,提示学生与水平面垂直的力的方向叫竖直向下,而垂直于与之接触的平面的力的方向叫垂直向下。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讨论,在这个模型中找出竖直向下的力和垂直向下的力,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
五、结语
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目标之一,而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就是要提高阅读能力。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物理教材的兴趣,为学生提供阅读教材的时间和空间,教授学生进行阅读的正确方法,加强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感知、思考、分析、理解教材内容,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掌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王福强.挖掘学生潜能——教师必备的唤醒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