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的策略分析

2020-11-09 03:14邵奇男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邵奇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解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认可,也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解读,不仅可以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对史料的应用不够合理,或教师对史料的解读不够充分等问题,致使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以加强历史教学的多样性,提升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就此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史料解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共有五大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为其中之一。“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史料解读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通过对真实史料的解读来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对历史知识研究的兴趣,让他们对历史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培养他们独立的历史思维和视野,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解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史料选用不加甄别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真区分便直接将在网上搜到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出现史料误读问题。殊不知,史料是丰富多样的,有真伪、偏全之分,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得到确定后,才能运用到教学中。历史教学不能让学生学习一些道听途说的、没有依据的史料。

(2)史料选取忽视学情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忽视学情、教学目标,导致选取的史料不切实际。如选用一些原典性史料,即使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但由于晦涩难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史料运用方法单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史料时将史料设计成材料解析题,目的只是为了论证教材的结论。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认清史料教学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处理史料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多角度地利用史料。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使用史料局限于教材中的图文材料,忽视了对教材外史料的收集、梳理。或者有的教师偏好于文字史料,忽视了对图片史料、影像史料的应用。

(4)史料解读不充分

有部分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史料解读,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经常在应用史料的时候更多的是进行表面的解析,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导致史料的解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无法发挥全部的教学效果,高中生对史料的认知也就无法有效提升,运用能力短缺,以至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解读的策略

(一)科学筛选、合理运用史料

人类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史料极为丰富,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仔细斟酌,充分考虑到史料的解读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注重结合高中历史课本以及教学大纲,并顾及到高中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的真实性。史料是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来源,一旦教师选用了失实的材料,就会造成学生理解错误。因而教师要谨慎选用材料,最好是用原始的材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

(2)史料的典型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一定要经典、大众化且具有说服力。因为典型的史料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史料的多样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高中历史教师在收集史料时不一定只找相关的文字记录,还应找一些图片史料、影像史料等,充分应用现有的多媒体等技术多样化地展示史料。

另外,史料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因为同一历史事件与人物受时代背景、阶级基础、阶级立场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的观点也会不一样。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选用多方面的史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第四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集权行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与明史相关的记载分享给学生进行解读,尤其是朱元璋相继将原先的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诛杀后,直接将中书省的权利集中到自己的手里的这段历史,通过对真实、典型历史资料的解读,学生能对明朝的集权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朱元璋》影视剧中的相关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增加对史料探究的兴趣。

(二)丰富史料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当中,多角度地分析史料可以提高高中生对史料的实证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也可以在不断的磨合中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史料的实证能力主要包括对史料进行分类收集、考证和鉴别的能力。对一些教材中没有史料论证的教学重难点内容,教师要适当补充史料,让学生学会以史导论。史料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运用方式:鼓励学生对不同材料进行论证分析,从中引出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选定主题后,给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对照整理找出结论;讨论相互冲突的史料等。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学生对李鸿章的评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或者刽子手。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观点:一些中国学者说他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推动者;一些日本学者说他具有战略家的眼光;美国学者说他是卓越的文人,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军人,是名列前茅的外交家。通过这些史料来引发学生讨论,学生或认同或否定,由此展开激烈的论战,从而对李鸿章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客观。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提问和评价

高中的历史本身就比较枯燥,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下大量的人物、時间、地点和重要事件,因此,为了让高中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时刻集中注意力,就需要教师在史料解读的时候合理科学地进行提问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随时都打着十二分的精神,跟随着教师的史料解读来提升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在提供史料解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地提问,如“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呢?它的形成对全世界的政治格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和中国的应用又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呢?”等等,让学生在史料解读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并从史料中寻找答案。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和积极的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深化认识问题的深度,推进解决问题的进程。教师在点评时应多赞赏、多引导,而且语言要简明,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结语

史料是历史发展留下的珍贵资源,是学生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凭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史料作为教学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另外,由于史料本身具有的典型性和情境性特征,不但可以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史料。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2]陈树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策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3]潘鑫.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拓展的现状及对策[D].扬州:扬州大学,2018.

[4]张翠娜.“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J].高考,2018(20).

[5]庄瑞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18(0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