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探究的幼儿自主建构游戏指导策略

2020-11-09 03:14上官敏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指导策略

上官敏

【摘 要】深度探究是在幼儿常规学习基础上适度增加活动深度,这也是避免“表面化学习”的重要措施。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将自主游戏与深度探究相结合,能提高幼儿的思考、设计、布局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协同发展。而自主建构游戏中教师的合理指导,能提高幼儿的探究深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发现游戏材料的创新应用价值,丰富建构游戏创意,让幼儿在深度探究中体验到建构游戏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深度探究;建构游戏;指导策略

自主建构游戏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观察思考,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多彩的建构材料为幼儿深度探究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各种材料的拼接、堆砌、拆解、组合等,能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其主动思考“要做什么、怎么做”。幼儿本身思维能力有限,他们的游戏活动容易流于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启发、辅助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拓展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究深度,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创意,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幼儿自主探究和深度探究,这也因此对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发展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探究的能力

在建构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手脑并用、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生动、直观的指导方法,加深幼儿的探究深度。教师在游戏开展前要多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游戏中多观察、多比较,这样才能形成更科学的游戏指导方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探究方法,逐渐建立起幼儿的自主探究梯度,并逐渐向架空、接驳等技巧发展,这样的指导形式更有利于幼儿的渐近性发展,从而让其掌握一定的建构技巧。

例如,在“搭积木”游戏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观察建构物的结构,但教师的语言指导要浅显生动,要保证幼儿可以“听得懂”,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在加盖屋顶的时候,教师可以说:“我们的房子会漏雨吧,怎样加个屋顶挡住雨水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会自动进入下一个游戏环节,思考怎样完成屋顶建构。在完成游戏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小朋友们做出的城堡真漂亮,我们来给城堡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取名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重新观察作品、强化作品特点认识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增加师幼互动,为幼儿深度探究创造良好条件。

二、把握介入时机,减少直接干预

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年龄较小,在建构游戏中需要面面俱到的指导,否则就无法完成活动目标。教师的指导的确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教师介入和干预过多,反而会引发幼儿的依赖性,教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一旦教师“放手”,幼儿就会不知所措,这样的指导方法很难培养幼儿独立探究、深度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引”而不“教”,也就是在建构游戏中多引导、少掌控,找准适宜的介入时机。例如,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或在与同伴争论时,或在幼儿选择不定时,教师都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点拨和指导,让幼儿自己逐步深度探究,而教师“点到为止”,把握好幼儿深度探究的契机。

例如,在“搭拱桥”游戏中,幼儿需要掌握一定的堆高和架空技巧,很多幼儿为了让桥身牢固一些,在桥下放了很多桥墩。如果教师直接对幼儿说:“这样搭不行,既不好看还浪费桥墩”,幼儿就会感到很迷惑,不知道如何去改正,因为在幼儿的认知逻辑中,桥墩越多代表越牢固。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小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其中的问题。教师可以拿出一条橡胶小鱼,模仿小鱼游泳的样子并启发道:“这里有一座新修的大桥啊,这座大桥真好看,我要看看桥的那边是什么样子。我从这里游过去吧,哎呀呀,桥墩挡在这里我游不过去啊,怎么办啊?”有孩子提议“换个桥洞”,教师找到另一个“桥洞”,小鱼仍游不过去。这时教师停下来询问:“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让小鱼游过去?”这时幼儿就会意识到桥墩太密了,纷纷提议去掉桥墩,一边去桥墩,一边检查拱桥是不是平稳。

从以上案例能够看到,如果教师直接让幼儿修改自己的拱桥,很多幼儿会不理解、不服气,认为教师是在否定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如果教师通过隐性介入,不但可以婉转地说明了问题,还能引导幼儿主动找到问题的根源,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指导效果往往比教师直接要求这样做或那样做要好得多。教师的实施介入和间接指导是帮助幼儿深度探究的重要一环,能让幼儿的自主建构游戏活动更有活力。

三、关注幼儿活动体验,拓展创意空间

构建活动中的深度探究过程也是幼儿从模仿到发挥自主创意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只有指导到位,才能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这样能形成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为幼儿拓展更大的深度探究空间。所以,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其认识到与同伴配合的重要性,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拓展探究深度,以此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中,幼儿做出主体结构后布置了台阶、围栏,这时候,教师可以提议幼儿进一步思考:“现在我们的城堡建好了,可是城堡外面光秃秃的,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城堡更漂亮啊?”这种启发创意的提问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一起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装饰城堡,一边讨论一边动手实践。于是,我们看到了绿色的圆柱体和三角形组成的小树,用雪花片作出的小花园,还有彩色薄片铺成的公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思维的碰撞迸射出灵感的火花,这也为建构游戏的深度探究拓展出更大的创意空间。

四、注重生成性指导,促进幼儿深度探究

在幼儿自主建筑游戏活动中,幼儿有时会突发奇想,甚至“不按常理出牌”。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单纯以幼儿“是否完成任务”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看幼儿的灵感价值,通过游戏中的生成性元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探究思维从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并在无形中拓展幼儿的探究深度,也使建构游戏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要认识到生成性指导的价值,引领幼儿的思维从无序过渡到有序,从混乱过渡到清晰,让幼儿原本的“无心之举”成为“着意为之”。无论对幼儿还是对教师而言,生成性指导都具有灵活创新的价值,是促进幼儿深入探究的一条捷径。

例如,在“多米諾骨牌”游戏中,幼儿用长方形的实木骨牌摆成了各种形状,只要推到最前面的一个,后面的骨牌就会纷纷倒地。在这样的活动中,一方面,能锻炼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空间感,让其建立基本的空间概念。在游戏中,教师对骨牌的排列形状不做过多约束,让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想象或设计尽情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开始“不按常理出牌”,他先是问教师:“为什么骨牌一定是长方形的,不可以用三角形或其他的形状吗?”对于幼儿提出的此类问题,如果教师只回答“按要求玩”或者“自己去想”,就失去了宝贵的生成性教育机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看一看、摆一摆,把长方形换成三角形、梯形、圆形等逐一实验,经过实验让幼儿懂得“三角形站得牢”,这其实就是“三角形稳定性高”的原理体现。教师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生成性指导丰富建构游戏内涵,拓展幼儿的自主学习思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自主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有鲜明的深度探究意识,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特点来设计活动内容,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以此拓展建构游戏的探究深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活动积极性,鼓励幼儿发挥自主创意,把握好介入和指导的契机,以此最大化地实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深度探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幼儿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蒋祖洁.探析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深度学习[J].好家长,2019(53).

[2]王海凤.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6).

[3]鄞燕瑜.巧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J].幼儿教育研究,2019(03).

[4]苏艺森.在建构游戏中整合多元课程深化经验支持融合[J].考试周刊,2019(28).

[5]张华,肖云.借助“单项深度法”建构幼儿园班本课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04).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指导策略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
因建构而精彩 因游戏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