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阶段是學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运动能力差异,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强化心理素质,进而使学生在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更积极、主动地探究体育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鉴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能力;提升
引言
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应重视优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涵,并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进而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和结构,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正向发展的同时,切实增强自身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重视力度不强
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初中体育教学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课程没有被作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主要课程来对待。初中阶段的课程安排相对宽松,体育课程始终是副科,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具体细节和整体把握不够全面,甚至部分学生会对初中体育学科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二)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薄弱
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够或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由体育学院的实习生担任体育教师。这样一来,体育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进而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其次,部分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如学校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较少、设施资金不够等,只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1]。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措施
(一)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地关系。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与学生们做朋友。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处于特殊发展阶段,很可能学生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的难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活跃课堂,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可以对场地灵活运用,充分结合已有的体育器具来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地位进行明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二)提升初中生自信心,养成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
许多初中生并不是天生体育运动技能就非常好的学生,所以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高,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教师教的动作和技能,或者担心自己做错动作,所以不情愿进行锻炼,或者是敷衍了事。还有很多初中生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受到责罚和嘲笑,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就选择逃避,不敢勇敢的面对,在一件事情上的失败就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够乐观和自信,不敢接触新事物。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一定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走出胆怯和自卑,化解心中的担忧。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语言鼓励、动作行为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们把运动动作简单化,使得大家能够通过体育动作的掌握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然后渐渐的提高难度,使得学生们能够逐渐的战胜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在适度的困难战胜中使得学习变得轻松很多。
(三)创建科学化的体育体能训练机制
中国在体育事业上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因此,培育出优秀的体育人才是我国中学教育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创建科学合理化的初中生体能训练机制,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舒适的训练氛围和环境,提升资源投入量,为学校健全体育教学设备和教具,如教学场地和训练器械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要聘请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来带动体育运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帮助学生们进行正确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们在运动会中强大的运动爆发力以及娴熟的运动技能。
(四)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需要制定一定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它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体育素养得以提升。而在体育课堂上,教学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体育实践活动表现、团队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地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思考并耐心解决,不断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可以将评价内容延伸到每节课堂中来,将评价工作成为阶段性任务而不是一节课的任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每节体育课堂上都保持热情。
(五)挖掘个人差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多方原因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也来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使学生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和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处于积极进步的趋势。
结束语
现在有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在大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紧跟着新时代教育的步伐,以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的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而初中体育也跟随着教学改革的脚步,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马平.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田径,2019(03):16-17.
[2] 马浩帮.初中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9(03):30.
[3] 周凯.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9(02):11.
作者简介:张鑫,1989.04.06,男,汉族,吉林省镇赉县,本科,二级教师,毕业院校:北华大学,研究方向:义务教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