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10-26 02:31王芝凤
教师·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策略

王芝凤

摘 要:初中体育学科教育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初中体育教学来推动学生的体能发展,应该主张践行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体育训练兴趣、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趣味性氛围中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适度的体育训练,促进其体能发展与优化。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101-02

体能是以力量、速度、柔韧等运动素质表征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体能培养与训练的重要地位,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地增加体能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体能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精神面貌以及祖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初中生的体能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塑造良好的体能是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促进成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从发展初中生体能的角度来培养初中生健康体魄与心智是国家壮大兴盛的基本途径。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渐增强,要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不断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所以,本文强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的体能发展,以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升身体机能、优化身体素质,这符合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在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基本要求解析

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依托促进学生体能发展,需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以体育实践为载体

初中生体能发展应当基于体育实践活动进行,实施多元化体育项目,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日积月累的体育学习中实现质的突破。因此,初中生体能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不能脱离实践活动,应该在反复、适量的体育锻炼中逐渐增强体质、掌握体育技能。

(二)以体能全面发展为目标

为实现初中生体能全面发展的目标,基于初中生年龄及身体、心理特点,选择综合性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此外,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将学生基本素质发展和基本能力提升作为体育教学宗旨,以实现初中生体能全面发展的目标。[1]

(三)以灵活多样的锻炼方式为手段

初中生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应体现多样性特征,避免单调训练导致学生出现枯燥与厌烦情绪。灵活多变的体育锻炼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展开积极的体育锻炼。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要兼顾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避免运动过量及运动量不足。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一)践行《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身体健康”这一崭新的教学理念,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以“体育与健康”代替原本的“体育”课程,初中体育教学新要求应运而生。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践行《体育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发展体能,在体能训练的实践活动中持续磨炼意志、形成坚毅的个人品质。[2]此外,《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时期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放在保健知识与方法上,为初中生发展体能提供理论知识储备。践行《体育课程标准》的具体做法如下:

1.了解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基础,因材施教

体育锻炼是发展学生体能、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但是与实际身体素质不符合的体育锻炼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不符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训练过度,超负荷训练容易给学生身体带来伤害,并且身体短期内难以恢复;二是训练不充分,少量的体育锻炼计划可能起不到理想的体能训练作用。因此,初中体育课程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身体素质情况,因材施教,获取最佳的体能发展效果。经过初中阶段系统的体育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养成积极运动的好习惯。[3]因此,初中时期的体育教学中的体能发展是令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环节。

2.增加体育知识的储备,为合理地发展体能提供理论依据

不以体育锻炼卫生常识为基础的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性,会削弱运动的成效,严重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由于人体疾病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不科学的体育锻炼,因此,增加初中生的體育知识储备十分必要。体育理论知识是支撑正确体育训练的重要思想基础,初中体育课程离不开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在体育理论课中,教师需持续更新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讲述理论知识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另外,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包括体育锻炼技能的讲解,还包括体育卫生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了解在锻炼中意外受伤后的急救措施。

(二)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体育学科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激发体育训练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发展体能的捷径。为此,本文在实施多样性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游戏性”体育训练项目,充分地调动初中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体能训练效果。

1.多样性训练

丰富体育锻炼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可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肢体反应力、肢体灵敏度等素质。例如:长跑运动可锻炼学生的耐力与速度,不仅能达到提升体能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具有磨炼学生意志的作用;短跑运动是考验学生速度与灵敏度的关键运动项目,综合运用间歇跑、变速跑等训练技巧,以获取最佳训练效果;举重是使用杠铃、哑铃等器材展开的体育训练,是重要的竞技体育运动种类,考验学生的负重能力。多样性体育训练方式丰富了体能发展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同时,教师需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从心理层面实现预期体能训练目标。

2.“游戏性”训练

活跃、好动是初中生的特点,在相对自由的体育教学中,这些特点尤为显著。以此为契机增加体育训练的游戏性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4]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体能发展效果。体育训练游戏的设置应将体育技能与训练技巧渗透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技能,潜移默化地发展个人体能。“斗鸡”游戏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体育训练游戏之一,本质上是相互追逐的游戏,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与肢体灵敏度。参与游戏的学生两个人为一组,预先设置一定的游戏时间,一方追逐另一方,直至追逐成功后,被动追逐者才转换为主动追逐者,循环往复,直到达到预设游戏时长时终止。看似简单的“斗鸡”游戏,实际“战略性”“竞争性”十足。游戏期间,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使用体育技能,安抚学生的不良情绪,“游戏性”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趣味性氛围中主动参与体能训练。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办学条件、体育设施、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为基础,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以优化初中生体能训练效果。

1.教学目标制定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形式,长期教学目标表现为一学期的体能训练目标,短期目标可具体到每节课或者每周的课程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明确指出预期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与体育教师一起努力完成。在短期目标的持续累积下,最终实现初中生长期体能训练与发展的终极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制定方法研究

在《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下,仔细研读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呈现阶段性的特征,通过不同时期体育课程教学来提升初中生的体育应用技能,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在深入挖掘学生真实的基础条件、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课时目标与计划。由此确定《体育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制定的流程为: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基础条件、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步骤形成了“何人在何种条件下做什么?达到何种程度”的教学目标。由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提供了基础框架,全面阐述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全过程。

3.教学目标实施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主导的学科教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因素,面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教师应以灵活的方式对待。比如,遇到阴雨天气,体育教师可将原本室外的体育训练计划修改为室内的理论知识讲解,或者将室外活动安排到体育馆内进行;当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发生扭脚、摔伤等意外伤害时,需协助学生及时就医,降低学生身心的伤害程度;面对学生消极懈怠的学习情绪,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自由活动时间,灵活调整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合理布局尤为关键。体育课程是发展学生体能的主要科学途径,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乐观心态的培养均可通过体能训练来实现。本文为促进初中生体能发展设计了若干策略,为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契合《体育课程标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外,无论坚持何种体育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体能训练,兼顾教学主体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由此形成一个体能训练效果优化的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陈金梅.关于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策略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16(5):54.

[2]朱杰伦.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2016,19(8):127.

[3]张娟.初中体育教学对体能发展及锻炼身体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5,24(77):111.

[4]佘博.浅论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高中学生体能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3(2):53.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