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本课程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20-10-21 03:50顾晓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班级建设

顾晓珊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指挥棒之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改的重要方向。班本课程作为校内课程的独立课程或者是有效补充,这便是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的重要媒介。在本文的论述当中,主要阐述了班本课程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相关概念与特点,分析了基于班本课程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在班级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操作办法,这一办法的具体操作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班本课程 中医药传统文化 班级建设

中医是我国的一项国粹,其中就提到了人体与四时节气的关系,提到了阴阳五行与治疗方法“望、闻、问、切”的一些相关内容。从整体上来说,中医内容博大精深,这相对于西医的精准施治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中医与西医的如同是一个圆月那样不可分割,那么作为我国的传统国粹如何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对此,在选题时,考虑到了班本课程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其目的是能够在班级建设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的行文思路为将中医药(其中中医药就有芦苇、桃花与桃子的果实,结合其形状、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与)融入班本课程当中的一些有效途径进行尝试, 并阐述其重要价值。

一、班本课程与中医药传统文化概述

1.班本课程概念与特点

(1)班本课程内涵

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其中班本课程是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

(2)班本课程的特点

结合班本课程的概念来看,这一课程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具体是指班本课程是拓宽学科与生活的融合性,超越学科的综合性是班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这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交叉学科整合的目的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实践性。改变传统学科的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实践当中获得知识,比如说通过游戏教学、田野实践教学等来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

2.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与特点

(1)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

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要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与中医药事业的关系,三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部各个要素的关系[1]。对于上述三者的关系分析,能界定中医药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构成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各类有形与无形的要素是中医药发展的支撑。可见中医药传统文化具体是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当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医药传统文化囊括了中国古典中医理论范畴内的所有内容以及在各个朝代当中围绕中医药形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同时还包括中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以及对待患者的一种救死扶伤的精神。

(2)中医药文化特点

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注重了健康、医药与医德之间的关系,其特点如下:(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德。中医药文化当中非常注重人的健康价值,行医者不以谋求中医职业而发家致富,不以服用奇珍异草为追求,而是用经济适用的中药材来给人治病,与佛家的慈悲心、老庄的无为思想相互兼容;(2)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四时节气、阴阳五行,这作为中医药文化当中的显著性特点,它注重个体在大自然当中的协调性,要求人的五脏六腑、食用之物与四时节气相互协调。强调七情六欲与疾病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所以中医治病注重外在因素与个人内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将病因成因、诊断治疗与保健预防多维一体结合起来;(3)动静结合的恒动观。生命在于运动,人一旦运动便与气相关,所以中医药文化中强调的预防疾病要从运动开始。而运动之时,也需要考虑到静止的重要性,二者兼容,才是人体保健之根本;(4)阴阳调整的平衡观。人体阴虚则会阳亢,阳盛则会阴病。所以阴阳调和,是人指健康根本;(5)防重于治,未老养身。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开始注重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预防疾病比得了疾病再去治疗更为有效。同时要注重人体保健之作用,要在病程形成之前、形成当中、康体之际注重养身,把握好病因转化的重要性。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其理解要以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辨别、分析、掌握并加以转化运用。如果晓之皮毛,而未能融会贯通,只能隔靴搔痒,起到反噬的

效果。

二、基于班本课程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分析

班本课程的定位在于整合学科资源,释放学生天性,而班级建设的重点在于需要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价值,作为班本课程开设、教学、实施、评价的重要性依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于班本课程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当中的作用意义尤为重大,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丰富学科资源

在班级建设当中,其重点在于班本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而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则可以作为班本课程的重要学科资源,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资源更为丰富。

2.丰富班本课程的教育形式

班本课程在班级建设方面的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在纳入了中医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之后,结合具体的受教育对象,可采取实践探究、文献资源整合、归纳演绎、师生互动、情境体验等方式来进行学习。针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班本课程的融入当中,可考虑以下几个内容:(1)中药的类别、种类、具体某一中药的特点、习性、药理等作用展开教学;(2)中药配伍关系,比如说单行、相使、相杀等。这就提到了中药配置的科学性与严谨性;(3)中药材成长过程特点与种植特点,种植环境、疗效功能等方面的内容。事实上,中医药文化就是以中药为依托在千百年的时间当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所以不可脱离中药材来进行教学[2][3]。

3.有利于班级建设更为稳固合理

班本课程的建设难度比较大,一方面,它是校内课程的一个有效补充,其特点为综合性与实践性,其教学的方法较为多样化,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结果的评价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之后,当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知识以后,会在中医药探究、中医药理论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班级建设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班级治理的凝聚性在于发挥每个班级成员对于班级的热爱,当中医药传统文化类班级课程顺利开展之后,能够为其他形式的班本课程的拓展起到了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基于班本课程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有效途径分析

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班本课程,这就需要考虑到班本课程与中医药传统文化二者融合的可行性,这是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可从以下三点考虑:

1.考虑到受众对象的接受程度 设定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导入点

王海莉在《中医理论教学的困惑与中医思维能力训练——兼议中医理论的实验教学问题》当中提到,教师只能描述讲解人体“是什么”和“怎么样”,不能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习中医药的具体对象对于这门课程的可接受性。正是因为如此,中医药传统文化导入点可具体结合某一特定对象进行穿插,保持中医药文化的一体性[4]。

以《诗经》为例,其中就提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的“蒹葭”就是芦苇,芦苇在《千金要方》当中具体是指芦苇部分,具体指“苇茎汤”。其主要的功能是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效。在上述的内容当中“蒹葭”在《诗经》当中非常富有一种朦胧的、独特的美,可做中药。那么当教师示范芦苇的图片时,学生会认为这是较为常见的植物。那么孙思邈为何用芦苇做药呢?这要提到肺痈的病症特点,这种病的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等。要治疗这类疾病,则可发挥芦苇根部的特殊功能,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这与芦苇具有止呕吐、清热解毒方面的治病效果相关。从这里来看,将中医传统文化扩散到了中医文化、中药药性、病症原因、治疗方法,充分遵循了一整套中医治疗的辨证施治的原则。那么这与班本课程的合理衔接,且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保持一致。

2.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要深挖其要素精髓,赋予班本课程的可操作性

以《诗经》为载体,以《诗经》中的中草药为主线,将中华文学经典与中药材相结合,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中药传统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诗经》中提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具体是指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该诗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段。这首诗将其美景、人民生活的样子表达无疑,具有一种诗韵的美。将这句话进行分解:(1)桃可以泛指桃花,桃花可入药,桃花结果得到的种子也可入药。(2)表达少女的美好年华。(3)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样子。(4)具有诗意的美好。

那么在班本课程的设定当中可进行如下操作:

(1)结合教育学规律,编制教学目标;

(2)结合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设定师生互动环节,其环节的设计要以学生获得桃花入药、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深入中医了解其精髓;

(3)进行教学反馈。其反馈主要为对一堂课当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3.师生互动中的一些操作性技巧

以上述2个部分的内容为例,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导入点和可操作性分析,均需要以两个不同学科内容资源的整合为依据,在这里的整合的具体指向为师生互动当中的合作:

(1)明确师生互动的具体指向性;

当学生在了解中医药名的基础上,能了解病因、药理以及治病的原则,当学生参与到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来之后,能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一个更为深入性的了解。所以师生互动的关键性环节是:教师普及知识,学生了解其知识——学生参与到中医治疗的过程当中来,了解医理、药理——师生互动,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对于这一方面的教学指向性,便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来龙去脉,解决了中医教学当中的教师讲这是什么,不能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的原因。

(2)基于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

以芦苇为药为例,自然界当中的芦苇是迎风招展,它有其美态,这便是《诗经》当中的实物描写;那么当芦苇变成蘆苇根时,这应该如何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操作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学生了解对芦苇的一些操作办法,这是芦苇变成芦苇根的重要一步;最后将芦苇入药之前,以肺痈的病症进行介绍,分析芦苇治病的原理[3]。在这里肺痈的病症决定了芦苇治病的药理作用。当然在这里,学生还会有很多的疑惑,对于这些疑惑则作为班本课程当中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问题,进行如图3.3思维导图分析:

将中医药知识点进行概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加以呈现,这是在师生互动结束之后的一个知识点的具体总结、归纳与分析。

结语

伴随着课程改课的稳步推进,班级建设的形式与内容都将发生改变。在本文当中所提到的基于班本课程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从班本课程、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基于班本课程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可操作途径方面加以阐述,其中落脚点放在了受众群体接受基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导入点、要点挖掘与可操作性流程以及师生互动当中的相关表技巧。可见基于班级建设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班本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日后的理论性研究与实践分析方面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能在这一方面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03):17-19.

[2]吴晶晶,张洪雷,高山.继承与创新: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2):936-939+960.

[3]胡以仁,何清湖,朱民,刘洁,严暄暄,丁颖,易法银.“中国-卢森堡”中医药中心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探索[J].中医杂志,2017,58(14):1247-1249.

[4]王海莉.中医理论教学的困惑与中医思维能力训练——兼议中医理论的实验教学问题[J].医学与哲学(A),2017,38(10):87-90.

[5]王海莉.中医理论教学的困惑与中医思维能力训练——兼议中医理论的实验教学问题[J].医学与哲学(A),2017,38(10):87-90.

[6]RobertsP,KelloughR.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班级建设
小学班本课程,让教室更具“魔力”
挖掘绘本资源,构建低年段班本课程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