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秋
摘要:教师作为小学教育开展的主要成员,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知识传授、人文关怀及教学研究三个角度,分别阐述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对目前工作做出反思,以期能够满足目前教育发展对老师的要求,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生成长;人文关怀
小学教育肩负着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培养儿童道德情操、养成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责任,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基础教育发展,描绘了中国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对我国小学素质教育内涵发展、教学内容提高、教研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小学教育规模庞大,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小学校数161,811所,共招生1867万人,毕业生1616万人。作为小学教育开展的关键一员,我国目前共有教职工57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37万人,教师学生比为1:3[1]。小学生可塑性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小学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儿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不断向着健康、健全的方向发展。因此,明晰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存在的价值,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小学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知识传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最基础的工作。老师需要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再以便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此为知识传递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小学阶段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基础性而非专业性、全面性而非定向性的特点,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启蒙知识技能。因此,教师的工作就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特定方向的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知识体系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自身认知的迭代更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新時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递媒介,更是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孵化器。老师应对自身定位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成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式人才。
二、人文关怀
小朋友年纪小,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三观,行为较为情绪化,需要家长老师精神层面的关怀。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学校对于学生,是其社会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学生也很容易对学校产生依恋。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关注学生们的情绪表达,聆听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并用各种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手段予以反馈,使学生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在日常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教育。
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需要通过日常教育,使学生对孝敬、尊重、诚信等道德观念有基本的认识。奖惩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并逐渐学会理性判断、理性抉择。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小学学生更易受到老师的影响。从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角度出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自身各方面的要求,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做正面的榜样。
三、教学研究
教育学,是一门涉及人员管理、成长激励、情感心理的复杂学科,值得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亲历研究。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观察、记录、思考,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实践获得关于教育教学的正确认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老师有其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亦通过长期经验给与正确的引导。每位老师将其独有的教学理解及方式方法以文字的形式输出,或以经验传递的形式传授给新人老师,既是对教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因此,老师应该关注自己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多加思考,提炼汇总,形成难得的经验积累。伴随着我国全方位快速发展,小学教育面临的时代环境及发展要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作为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认识自身定位,从知识传递、人文关怀、教学科研的角度,认真审视自己从事的这一领域,与学生共同实践、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我国基础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 2018.
[2]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 (08):1-5
[3]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