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全峰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任务是:传播语文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教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提高阅读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重效率,重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技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一堂高效的阅读课,不但能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更能让学生获得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那么,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验来谈谈个人的一点儿浅见。
一、重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和培养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但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来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情,以读促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去读、去悟出来的。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
二、了解文章大意。
1、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弄清楚题目的大意,基本上就能知道课文会讲什么样的内容。
从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②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③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人手,理事及人。④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
读文时,又要反过来看看文章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展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吻合。
2、了解思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①、纵向思路,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如:《草船借箭》,我们就可按上述提示,读出事情的原因、经过、发展、结果,边读边摘要点: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一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三天造10万支箭一鲁肃帮助诸葛亮准备草船一借江面大雾,假装攻打曹操,得到10万支箭一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干。理清课文的基本脉络,我们用恰当的词语把上述要点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②、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要注意有没有思路。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先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描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总结西沙群岛的富饶,我们抓住了开头这一句话,全文脉络就清楚了。
三、读懂每一句话。
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文章应该读懂每一句话。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和比较难懂的句子,更要认真思考。
1、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兩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如《田忌赛马》一课,结尾处有“转败为胜”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思路。教学时让学生从这一词人手,分析“转败为胜”的经过和原因,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课文。
2、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或段落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全文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关键部分人手(即从一个自然段、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人手),然后通过前后联系,上下贯通来把握。
3、联系时代背景。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才能领会它的含义。这点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由于没有较好的查阅资料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多讲讲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4、用缩句法读懂长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先抓“主干”,剔去“枝干”,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上四种方法,不是孤立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出问题,步步深入地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读懂每一段话
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1、抓中心句。一段话总是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来写的,就像一句话中有关键词语一样,有的段落它有一、两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2、理清层次。有些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必须通过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话层次,先弄清每层意思,再归纳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基本上也就能理解整篇课文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2、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主要内容。
3、从文章结尾部分的简单道理人手,拓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
六、加强阅读实践
如果把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则前者是领悟方法的阶段,后者是应用方法的阶段,也即实践运用的阶段。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离不开阅读实践。教师对实践活动应有全面认识,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为学生创造阅读实践机会。比如利用新旧知识之间总是有联系的特点,合理地组织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预习课文,可以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识字、理解词句、分段、归纳段意)。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阅读实践,课堂上教师注意多进行阅读点拨、引导,也可以起到直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作用。而课后阅读则犹如实战,是检验和巩固学生阅读所学的好时机。一篇篇的课外读物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答。如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其阅读能力能否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阅读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民主和谐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会感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