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飞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和启发,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引导;物体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9-0069-02
引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下面以“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熟悉情景引导,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知识,不仅能够摆脱就数学而谈数学的枯燥感,还能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片段1】一位教师呈现的神州号发射的精彩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引出“位置”这个重要的概念,说明了“确定位置是航天工程的重要技术”。接着该教师又从监测飞船的远望号观测船的作用,进一步导入新课。
该案例中.教师进行了两次引导,第一次通过飞船发射这个情景,让学生明确数学在客观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次引导,利用远望号观测船的作用,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時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做好了必要的铺垫,十分巧妙。
二、逐层精细引导,渐入佳境
“引导”讲究巧妙,要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人了学习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引导步骤,这些步骤前后的衔接要自然和连贯,我们称之为“逐层精细引导”。“逐层”就是要层次分明,层层深入,层间没有跳跃;“精细”就是要把大的步骤细化分解,从而达到引导的自然无痕。
【教学片段2】教师首先呈现远望号与无人岛在大海中的相对位置;接着把这两个物体抽象成两个点以便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寻找确定位置的条件,说清楚无人岛的位置;最后,利用人们常用的指南针,明确确定位置的基准方向,而从达到了厘清思维,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图1)
教师在把本课知识呈现出来后并没有马上进行简单化教学,而是把这个教学过程“击碎”,分成了前后连贯的四个步骤:呈现画面——抽象变化——自主确定——明确知识。这样的四个步骤,巧妙引导学生明白了确定位置的三个条件和确定方向的基准,从而达到了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语言要简练,思维要清晰,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顺利地进入探究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精心备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句引导语。
三、角色转换互引,融会贯通
把角色分成“观测点”和“被观测点”,通过角色的互换,学生只要能进入图中的情景,对于知识的掌握一定能更加牢固。
【教学片段3】如图2,“小明家在学校南偏东25°”,这是以学校为观测点,小明家则是被观测点,但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在小明家的( )偏 )( )。,这时候观测点转变成了小明家,学校成了被观测点。
可见,只有准确理解“观测点”和“被观测点”这两个概念,再结合位置的正确表达方法,才能够正确答题。
角色转换互相引导,在本节课中还体现在“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四个方向与方向里面各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例如:图3中的①②③④四个点对于四大方向来说,就是被观测点的四个点,在表述的时候,就可以说①在北偏东方向,②在北偏西方向,③在南偏西方向,④在南偏东方向。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知识关联引导,拓展提升
学习数学,就要善于拓展延伸,只有拓展得好,延伸得妙,才能够有效发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当然,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谈得上有效拓展,否则似空中楼阁,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教学片段4】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可以进行哪些拓展延伸呢?可以延伸到用小时制来表示位置,确定机场雷达屏幕中飞机的位置,等等。
这个题目是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本章学习的位置知识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学生通过仔细思考,不难得到正确答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领会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睿智的教师总能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领悟数学学科无穷无尽的魅力,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引导,带领学生“登堂人室,渐人佳境”。
(责编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