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0-09-27 23:01杨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教师应成员

杨洁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当的小组合作学“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肤乏就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 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 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强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 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那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

四、 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冾。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五、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间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教师应成员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两只挂钟
最强新成员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家的新成员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