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拓宽学生思路,才能具有特色,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更新理念 激发兴趣 拓展思路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常谈的题目,但教无定法,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也要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我们要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二、激发学习语丈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啟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安塞腰鼓的真实场面,令学生身临其境,把学生引入气势磅礴的壮美境界,使学生对这一西北的地域文化遗产有了深刻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品味美的意蕴。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拓宽学生思路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要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斑蝥真有趣,倘若用手按住他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斑蝥,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昆虫,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同学之中有从南方过来的,并且见多识广,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这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