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 刘治国
内容摘要:英语阅读理解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而《高级英语》课程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我院《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故事语篇《敲诈》的阅读理解为研究重点,主要探讨分析了如何以叙事空间的建构为核心,实现对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的理解和赏析,旨在探索有效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可行阅读模式。
关键词:阅读能力 叙事空间 故事情节 故事人物
一.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以及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1由此看出,《高级英语》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读写综合课程,在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固然是教学重点之一,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大纲要求课程以理解和赏析名篇佳作为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阅读理解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评判分析能力应得到一定锻炼。显然,有效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阅读素养的提升,正如阅读研究者陈则航在谈到《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2008)时指出,“这一框架对阅读理解能力的界定也包括了‘赏析、‘读懂言外之意、‘评论等字眼,表明阅读理解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推理和批判性阅读,这也是构成阅读素养很重要的因素。”2然而,笔者从多年来从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方面表现地并不如人意。特别是通过多年来我院统计的专八模考数据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试题方面失分较大。以笔者近年来的任课年级学生为例,在满分30分的阅读试题中(含客观选择题14分和主观问答题16分),学生实际平均得分常为10—15分,失分略往往达到50%以上,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以2018年11月的模考为例,我院试题采用的是2015年题型更新后的阅读试题,根据我院2015级年级组的统计数据,该年级共14个班,阅读客观题平均分为6.8,阅读主观题为4.5,主客观题合计后平均分11.3,得分率确实不够理想。结合笔者的课程教学发现,整体上,我校一些学生的词法和句法基础较薄弱,这固然是导致其阅读理解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学生普遍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表现出思考能力不足及认知水平不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研究者指出,“与基础教育的智育过程中的注重知识点体系、强化练习不同,大学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内容繁多、体系庞大、教学弹性大,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学习中以理论课学习为主,以知识系统学习和逻辑思维训练为主,属于‘认知领域。”3鉴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大学的专业课程各种学习任务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任务中尤其感到吃力,显然,这与阅读课程学习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较高有密切关系。鉴于此,如何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成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效率的重要途径。我院大三和大四年级使用的是《高级英语》教材,主编和编者分别是学者张汉熙和王立礼,该教材内许多篇章均为叙事类故事,而学生普遍的理解认知特点,也决定了其对故事类文章的兴趣,远远超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因此,本文以国内外叙事学和阅读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以《高级英语》课程教材中的《敲诈》一文为研究主体,试图分析故事类语篇阅读理解中的叙事空间建构,以此研究在教学实践里提升叙事文理解认知能力的可行阅读模式。
二.以叙事空间建构为基础的故事语篇阅读
研究者朱彦指出,“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应树立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从教学大纲出发,结合需求分析,考虑课程的衔接过渡,并明确认识所教授课程在整个教学板块重点地位和作用。”4因此,本文将理论结合实践,从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出发,致力于探索在《高级英语》课堂中可行的阅读模式,以期提升学习者在英语故事语篇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在阅读研究领域,任务型教学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正如阅读研究者张敏所认为的,“任务型教学已被视为改革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剂良方,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选择。任务型教学是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以课堂交际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意义协商增进语言习得。”5显然,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故事语篇的阅读同样适用任务型教学。在叙事空间的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者按照西方叙事学家查特曼1978年提出的概念,致力于“故事”和“话语”的探讨。研究指出,查特曼认为“‘故事空间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话语空间则是叙述行为发生的场所或环境。”6因此,鉴于篇幅原因和研究主旨,本文所探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涉及的叙事空间,主要是指“故事空间”,即故事事件所涉及的场景或地点。
(一)叙事空间切换下的故事情节理解
故事《敲诈》是我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教材《高级英语》中的一篇课文,该故事是作家阿瑟·黑利小说作品《大饭店》的节选。《大饭店》以美国南部新奥尔良城市中的St Gregory大饭店为叙事主体,故事篇幅长达数百页,然而故事时间却是从周一到周五的寥寥数日,复杂多样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随着叙事空间的切换不断向前推进。空间叙事学研究者龙迪勇指出,“在西方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构成整个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分别是情节、(人物)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7显然,在叙事文的阅读过程中,学习者应首先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叙事学研究者申丹和王丽亚指出,“就故事空间与故事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言,情节需要在空间中展开,而对于故事空间的选择与描写或多或少地限定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们对于作品主题意义的阐释。”8由此看出,故事空间是叙事语篇的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学习者在故事阅读中,能通过故事空间线索来梳理叙事情节的发展,势必能更好地把握故事脉络,以此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
在小说《大饭店》中,故事发生地点主要是St Gregory大饭店各个部门和客房中。由于饭店老板沃伦·特伦特固守成规及管理不当,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饭店生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故事一开始,整个大饭店就因负债累累而面临被迫出售的危急困境。故事一开始,表面上饭店各个部门场所工作人员忙碌不堪,出现在饭店大厅的旅客络绎不绝。故事情节发展中,核心人物陆续登场,包括饭店老板沃伦·特伦特,副总经理彼得,行政秘书克里斯汀,保安队长奥格尔维,饭店客人克罗伊登公爵及公爵夫人,牙医大会成员,以及惯偷皇钥师等。通过对这家大饭店当中不同空间场所里发生的故事情节叙述,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弊端和顽疾,如商业寡头弱肉强食,保安人员贪婪敲诈,贵族阶级卑鄙无耻,纨袴子弟堕落空虚,所有这一切,都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中丑陋的人性和腐朽社会的缩影。在语篇《敲诈》中,故事发生地点主要是St Gregory大饭店的总统套房内。按照故事主要情节内容来看,周一晚上,公爵开着豪车捷豹,载着所谓的女性朋友到沼泽区的赌场酒吧逍遥快活,后来公爵夫人气急败坏地将公爵带走,途中,酒后开车的公爵不慎撞倒了一对母女,之后却无情地驾车逃离现场。当晚,保安队长奥格尔维在饭店的地下楼层,无意间发现了公爵及其夫人惊恐不安地进入饭店,由此怀疑他们与当天晚上轰动全城的肇事逃逸有关。在饭店地下车库和警察总署,好奇心重的保安队长悄悄地展开了调查,并获得了确凿的证据。然而,生性贪婪的保安队长不是立刻报警,而是选择在周二来到总统套房内,对他们实施敲诈勒索的勾当。公爵夫人为了帮助丈夫摆脱罪责,竟然狡猾地收买了保安队长,用远远超过保安队长要价的金钱,买通了他帮他们将车开到北方,企图以此毁灭罪证。保安队长为了获取高额的金钱回报,不惜知法犯法,答应了这场交易。
作者在《大饭店》中的安排了多个不同场所中的不同故事情节,这些情节时而平行发展,时而重叠交错。而在《敲诈》一文中,故事空间主要集中在该饭店中最奢华的总统套房中。总统套房可谓金碧辉煌,彰显了入住者显赫的地位和高贵的身份。然而,从情节发展来看,在这个外表富丽堂皇的总统套房中,却暗中进行着一场肮脏丑恶的利益交换。敲诈事件的对立双方各怀心机,卑鄙无耻,他们分别是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丑陋代表。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的总统套房这一故事空间,将敲诈这一跌宕的故事情节有序展开。通过这个特定的故事空间中的故事情节叙述,故事揭露了当时年代中丑陋的人性和腐朽社会。
在谈到传统阅读课程的弊端时,研究者认为,“学生很少有思考和体验的间隙。缺少思考,思维就很难发展,思辨能力就得不到培养与提高。此外,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问题答案的统一解读,忽视了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削弱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9因此,作为英语专业教师,我们应不断将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以此不断帮助学生改善阅读模式提升理解能力。对于“阅读”性质的界定,国内阅读研究者张敏指出,Albbott等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大的层面进行描述:“首先,阅读是一项基本的视觉任务,大脑通过眼睛获取书面信号并进行解码。其次,阅读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读者对于视觉信息的心理重构。”10由此看出,阅读学习者要想提升閱读能力,不仅应当提升视觉信息获取解码的效率,还应提升对视觉信息的心理重构。同样,为了有效地完成对故事语篇《敲诈》的阅读理解,教学展开之初,教师可通过前期阅读任务的安排,引导学生对视觉信息进行充分的心理建构,学习者应充分调动空间想象力,对特定故事空间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问题讨论、课堂口头汇报及情节内容报告撰写等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在前期阅读任务中,以故事空间为核心,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以此作为后期阅读任务中的深入阅读的基础。
(二)故事人物塑造在叙事空间中的表征
研究者指出,“读者阅读文本时一般涉及三种信息加工活动,首先是句子层面的词句解码活动,然后是段落或宏观命题层面的组织活动,最后是整体语篇结构的分析综合活动。”11显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者除了语句或者段落层面的教学外,还要注重语篇的教学,而故事语篇以情节、人物等叙事为核心,因而具有独到的特点。既然叙事空间是推动故事语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教学者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对叙事空间要素的解析,以此实现深入的阅读理解。研究者龙迪勇认为,“尽管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主流文学理论传统认为人物的重要性次于情节,但这并不表示人物不重要,事实上,人物是构成小说诸要素中唯一一个差不多可与情节比肩的要素。”12由此看出,既然文学人物是故事类语篇的核心之一,那么,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语篇的阅读理解,学习者在解读故事类语篇时,应充分调动认知能力,在后期的任务型阅读理解教学活动中,对故事的角色塑造进行充分的批判鉴赏。简而言之,由于文学人物总是以特定的故事空间为施动的场所,因此,如果能结合叙事空间来理解故事的人物形象刻画,势必能强化学习者对故事人物塑造的理解,以此提升对故事语篇主旨的有效把握。
首先,《敲诈》的作者通过赌场酒吧、车祸现场以及总统套房三个主要的故事空间的描述,有力地塑造了公爵好赌贪色、践踏法律、毫无廉耻的人物形象塑造。在周一晚上来到名为“林黛之家”的赌场酒吧的公爵,本是身份显赫的英国贵族。他到美国是为了即将赴任重要职位,然而身为有妇之夫的他并不安分守己,而是在深夜带着情妇开着豪车,到这个赌场酒吧里逍遥自在。第二和三个空间是车祸现场及总统套房,在车祸现场,开车撞死母女并逃避惩罚的是公爵本人,然而,后来在彰显尊贵的总统套房中,面对奥格尔维突如其来的敲诈,放荡成性又冷酷自私的公爵,却显得懦弱无能,无力反抗。面对保安队长和公爵夫人的较量,公爵表现出一副与己无关的冷眼旁观的姿态。显然,赌场酒吧、车祸现场和总统套房这三个空间场景,为公爵的多面形象塑造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表征物。同时,在公爵夫人的形象刻画方面,作者也主要选取了以上三个空间,但作者所刻画的公爵夫人的形象与前者却截然不同。公爵夫人到达赌场酒吧,是为了将公爵带离现场,显然,她对公爵花天酒地的作为既是深恶痛绝,又是无可奈何的。而在车祸现场,她没有和公爵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而是和他一起逃之夭夭,体现了他们相似地人性的泯灭。而在总统套房,她绞尽脑汁地维护她和公爵的利益,她支走了随从,和保安队长周旋,最后以金钱收买了保安队长。这些都体现了位高权重的公爵夫人冷酷无情、有恃无恐、威逼利诱的丑恶嘴脸。
而在保安队长的人物塑造方面,作者主要选取了地下车库、警署总部以及总统套房这三个空间,塑造了保安队长狡猾阴险、贪婪自私、知法犯法的人物形象。他的本职应是维持饭店的秩序规范,保证客人的财产人身安全,但是他却喜欢窥探客人的隐私及收集犯法的证据,以此作为要挟饭店旅客的资本,而公爵及公爵夫人正是他本次行动的目标人物。他到警署总部,是为了贿赂警员朋友获取肇事逃逸的关键证据,他到地下车库,是为了核查肇事车辆的证据细节,他到总统套房,是为了用这些紧握手中的犯罪把柄来敲诈勒索英国贵族。无疑,保安队长的形象在这些精心安排的故事空间中表现地淋漓尽致。该文结尾部分中,保安队长一改刚到总统套房时粗俗轻蔑的语气,面对金钱的诱惑时,良知泯灭的他最终不惜知法犯法,接受了公爵夫人的条件,与她达成了肮脏的交易,他灭掉了口中的雪茄烟,以此取悦高贵的公爵夫人。以总统套房作为故事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核心故事空间,辅以其它特定的空间场景,故事作者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舞台背景似的有力衬托。通过在特定故事空间中的人物塑造,故事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形形色色人物的丑恶嘴脸显露无疑,这些人物为了达到自私无耻的个人目的,不顾道德准则,不惜以身试法。
有研究指出,查特曼“比较了电影叙事中的故事空间与文字叙事中的故事空间的差异:前者是‘确确实实的,它的客体、尺度和种种关系与真实世界里的情况相似,而后者是抽象的,需要读者在意识中建构。”13因此,为了使学习者在任务型教学中有效完成对故事语篇的深入解读,教师在后期的阅读任务中,应引导学习者调动自身的心理意识,根据文中故事空间标志语,梳理故事人物所处的故事空间,并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在故事空间的具体表现,来批判鉴赏故事人物形象的空间表征。就叙事空间而言,查特曼认为,“在电影中,明确的故事—空间是实际展示在银幕上的世界的一部分;隐含的故事—空间则是对我们来说处于银幕之外,但对人物来说可以看见,或者处于听力所及范围之内、或者由行动所暗示的一切。”14同样,文本中的故事空间,也总是围绕着故事人物而存在。因此,教师在设计深入阅读任务时,应引导学习者调动认知能力,像看电影一样去构建人物所处的虚拟世界空间,去努力挖掘文本故事中可视化或可感知的空间线索。教师可设计使用阅读问题讨论汇报、故事人物分析报告和空间场景插图创作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掌握在故事空间中所体现的人物形象塑造,以此加深对故事语篇主旨内涵的理解赏析。
三.结语
在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中,阅读课程是值得不断探索完善的必修课程,而《高级英语》作为高年级的综合阅读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者指出,“经典蕴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和恒久魅力,能够满足人们探索自我与求索外在的需求,从而令读者受用终身。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更新,但思想和智慧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发彰显其价值。”15我院所采用的由张汉熙和王立礼编著的《高级英语》教材,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经典佳作作为学习的范本,其中,节选自小说《大饭店》的《敲诈》一文,是《高级英语》教材涉及的重要故事语篇之一。作为经典的故事语篇,《敲诈》一文通过叙述主要发生在大饭店总统套房中的情节内容,有力地批判了金钱至上的时代弊端,同时,通过特定空间的表征,作者有效地塑造了公爵、公爵夫人及保安队长这三个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叙事学理论与阅读研究理论,以《敲诈》一文的阅读理解为研究主体,通过探索学生在前期阅读任务和后期阅读理解任务中的阅读模式,讨论了提升学习者分析推理和评判鉴赏等阅读能力的可行途径。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以叙事空间作为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理解赏析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的可行之法。希望这种阅读模式能在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推动下,进一步深化学习者对叙事类经典佳作的解读,从而帮助其更有效地应对类似全国英语专八这类考试中的阅读任务,并帮助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3-23.
[2]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3-3.
[3]闻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课程学习现状及实践性教学对策——以南宁师范大学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42-142.
[4]朱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 外语界,2013(02):52-52.
[5]张敏.英语阅读理论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03-103.
[6]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8-129.
[7]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5:254-254.
[8]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40-140.
[9]韦森.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22-122.
[10]张敏.英语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42-42.
[11]王篤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68-68.
[12]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5:255-255.
[13]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7-57.
[14]西摩·查特曼著,徐强译.故事与话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1-81.
[15]代玉启,刘妍.“以学养人”的深层意蕴与优化路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29-29.
(作者介绍:林丽,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刘治国,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英美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