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23 09:50陈汝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教学案例生物教学

陈汝丹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探究性的课程,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研究,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为例,结合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上作出相关教学尝试,并在反思中做出方法总结。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案例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教学规律。在学科教学中,倡导以问题为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策略,能夠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高中生物教科书的编排内容,也突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方法。 “问题导学法”,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挖掘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发挥,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完善拜总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课开始就通过渗透装置引出了渗透作用的概念,在这里,笔者主要通过直接抛出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以及“问题探讨,,中的相关讨沦题来总结出水分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在这之前,笔者也在试讲的过程中尝试过直接抛出概念,然后从概念中分析出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再让学生判断出“问题探讨”相关讨论题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的原因(缺少的条件)。两者方式比较下,笔者觉得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自已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的方法比较好,而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普通班的学生也大部分能够完成任务,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通过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有时候可能知识目标都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渗透作用的条件),但是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就会很不样了。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来总结。

其次,课程主要围绕渗透作用来说明水分进出半透膜、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引导性强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如果将装置中的漏斗换成动物细胞会发生什么现象?”“动物细胞是否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植物细胞也能吸水和失水,成熟的植物细胞能看作一个渗透装置吗?它是否有满足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等等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这个过程的主控人是教师,所以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整个教学流程,从而做到过度自然、提问清晰明确。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一开始由于设计的问题导向胜不强,学生回应的答案总是没在自己期望的回答上。比如,问学生“把细胞与外界分隔开的是什么?”很多同学回答“边界”,这时候,应该把问题设计得更具体,如“把细胞与外界分隔开的是细胞的哪个结构?”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反应出是“细胞膜”,然后再从细胞膜功能人手探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在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时,直接提问“植物绍胡包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候应该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比如,“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实质巨是细胞发生了失水还是吸水?”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回答出是“失水”,再进步提问“细胞发生渗透失水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由于前面已经总结过了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因此,学生也能够回答出 “半透膜”(内因)和“浓度差”(外因)这两个条件。具有导向性强的问题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会更适合,学生上课能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通过实践探究,主要总结出两点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设计的问题.定要具有目的性、导向性。“问题导学法”并不等于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简单、随意的提问来教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并且应该具有相关的提问价值,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相符的。第二,因祠施教地采用“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群体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群体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考察,并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乔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天津教育,2011(08).

[2]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内涵[J].人民教育;2009(15-16).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教学案例生物教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