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本节阅读课引导学生运用多重阅读策略:在读前阶段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在读中阶段,通过猜测词意,突破阅读障碍;读后一阶段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意识。
关键词:阅读策略;问题链;猜测词义
一、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A green world阅读第一课时。该阅读材料为瑞士美丽的风光以及瑞士有效的环保措施。阅读文本突出了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人与自然。研读文本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设计的前提,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赵晓华,2015)。
(二)学情分析
上课前,学生对瑞士的基本了解是瑞士环境优美,适合人居。但对于瑞士的环保措施,学生并不能说出具体措施。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结合执教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掌握猜测词义的方法,运用此策略更好地理解文本。
(3)在阅读过程中理解瑞士的环保措施。
(4)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教学过程
Step 1 Before-reading
(1)Free talk
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what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Switzerland? 然后全体同学观看一段瑞士生态环境的视频。【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新课并对标题进行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Prediction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组瑞士图片,教师让学生猜测文章大意: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设计意图:猜测文章大意,然后在学习文章时验证自己的猜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了解新的学习策略。】
Step 2 While-reading
(1)Watch and answer
教师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文章标题并询问:When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
(2)Skim
教师用PPT呈现下框的匹配任务,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并连线。
Para 1: 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country
Para 2: People in Switzerland recycle many things to reduce pollution.
Para 3: The government has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ara 4: People are starting to use new energy.
Para 5: Martina asks everyone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设计意图:通过略读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获取文章大意的能力,对上一环节的猜测进行验证。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增强学生的篇章整体意识。】
(3)Careful reading
细读文章第一段并回答问题:(1)What is Switzerland like?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让学生深刻体会瑞士的美,引导学生找到启下的句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细读文章第二段并回答问题:(1)What can be recycled in Switzerland?
(2)How can we recycle old clothes?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具体信息,训练学生利用指示词去找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猜词词义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循环利用的意义,培养思考的习惯。】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第三四两段并填空
Advantages:1. It costs 2. It will never 3. It produces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并升华为自我的行为,号召他们努力为环保做出贡献。】
Step 3 Post-reading
教师通过树状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南京和瑞士在环保方面的差距,并讨论如何拥有一个“绿色南京”。
【设计意图:利用树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体了解文章,树立篇章概念。通过对比,了解我们南京和瑞士的差距,并讨论作为学生,能做什么来保护环境。得出结论: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美好的家园】
三、 教学反思
(一)运用多重阅读策略开展阅读活动
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多重阅读策略。在读前阶段通过瑞士美丽风景的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瑞士环境优美的原因。在读中阶段,通过猜测词意,突破阅读障碍。通过细读文本细节,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二)合理设计问题链,搭建阅读支架
本节课中,教师共提出29个问题,所提问题按类型、认知层面、思维层面分成文本显性问题、文本隐性问题和超文本问题,各个问题相辅相成,层级递进。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再现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活,整体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问题链的设置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逐步显现。
(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条理清晰
围绕“环境保护”这条主线,本节课有序地开展了各位活动,每项活动的目标都非常明确,同时渗透阅读策略的运用。读前搭建支架,读中先略读,后细读,注重文本的理解。读后开张相关拓展输出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活动层次清晰,符合教学需求。
(四)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以前执教阅读课,教师习惯于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点的解释和讲解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多依赖于教师对文本的诠释,因此,教师初次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授课时,学生还不够适应。教师应该采用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测评[R].北京: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学研讨与培训会,2016.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阎荔,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