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过程中,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就是“金课建设”计划。“金课”建设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實践各类型课程。《新闻视听》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课,文章主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来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
一、 课程建设的目标
《新闻视听》课程建设主要围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旨在使学生扎实基本语言功底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新闻英语听说技能,在实际英语交际中准确并熟练表达个人的观点,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培养学生针对听力材料中涉及内容的观察、分析、思辨、批评与阐释的能力;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和突破,凭借语言优势,敢于挑战跨学科领域的发展。
二、 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高阶性
“金课”建设标准中的创新性主要包含三层含义,其中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新闻视听》课程内容建设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为主线。
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取与学生兴趣与诉求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启发教学新思路。在围绕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时事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就国际社会热点新闻进行阅读,听力、口语等技能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辨、批评与阐释,真正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国际大舞台上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讲好世界故事。
课程内容的高阶性。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即将学生所学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学生的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新闻视听》在课程内容的高阶性上要更突出对于学生听说读基本技能的培养。将授课前会先将音、视频中的材料内容,问题等根据难易程度进行等级划分。通过细化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以学生为中心逐步提升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立体化
《新闻视听》课程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将线下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探索“课内+课外”立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下教学:适当加大课堂内容及任务的难度,“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学生要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吴岩2018),发掘学生兴趣点所在,鼓励其坚持学习突破自我,凭借语言优势迈入其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根据计划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普遍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分组讨论,针对部分学生作答给出反馈;课堂作业,现场抽查分析讲解。
线上教学:建立动态网络平台,就部分热门话题发起讨论,人人参与不受限制,全程参与;每位学生完成的在线作业,教师可针对每个同学所存在的不同的问题给出详细的意见和评语,实现学习结果的“个性化”反馈;在网络平台上传多样化的教学补充材料,要求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在线查询资料并进行思索,协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体验。
(三)课程考核的多元化
《新闻视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由平时考核和期末测验两部分组成。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总评成绩=平时考核50%+期末测验50%
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10%+课堂笔记30%+作业40%+听说课堂测试20%
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评促学,帮助学生提升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网络化
将《新闻视听》课程大纲,学习指南,推荐书目介绍上传网络平台,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掌握课程重难点,扩充知识,增长见识;上传相关模块PPT,使得学生能够随时查漏补缺,做好笔记,巩固知识;以模块为单位建设课程试题库,帮助学生提升实战演练能力;拍摄并上传系列微课进行知识技能讲解演练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将课内课外知识技能深度结合,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三、 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而《新闻视听》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力支撑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在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考核和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拓展,旨在培养出英语专业知识扎实、沟通与思辨水平高、聚焦知识与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等院校相关“金课”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实践意义
《新闻视听》“金课”课程的建设,一方面树立了科学的课程教育理念。听说类课程“金课”的打造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也深化了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对打造英语专业师资团队,金牌课程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该课程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通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课程模式的先进性、互动性,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课程考核的多元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出专业知识强、沟通与思辨水平高、聚焦知识与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新闻视听》混合式“金课”的构建首先寻求理想、理念的转变,已改传统英语视听说教学中仅注重于专业知识的讲解,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本课程的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检测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从教学者角色向管理者转变。
参考文献:
[1]郭英剑.论英语专业的“金课”及其标准[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3):8-12.
[2]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建构[J].外语界,2013(5):59-66.
作者简介:
王亚利,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