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究
——以天津市学前教育现状为例

2020-09-18 09:00牛丽平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育员保教幼教

牛丽平

(天津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一、前言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多在3-6岁之间,所以,其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幼儿园孩子进行保育是幼儿园的日常重要工作内容,因此,保育员与幼教教师一样,同样担负着幼儿的幼教工作,保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岗位,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明确指出:保育员承担着对幼儿的保育工作,而由于在日常保育过程中与幼儿的接触较为频繁,因此也承担着部分幼教工作内容,因此,保育员也属于教育工作者。而保育员的保教质量,各级政府及其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天津市教育部门对保育员保教工作质量的关注,以此之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强化了指导与管理,保教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从总体来看,当前的幼儿园保育员整体素质水平还参差不齐,成为影响保育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天津市幼儿园的保育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保教水平不高的状况非常普遍,这与国家‘九五’规划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的配置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是一所公办中职院校,隶属于天津市教育部门,2010年,根据天津市教委的整建制要求,该中职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面向天津市各幼儿园培养保育员人才。实践中很多中职学校仍沿用以往幼师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及保育员的社会培训等级考试教材,其内容理念参差不齐, 专业特点不明显,使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大杂烩,而导致这一混乱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中职学校对保育员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毕业生与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也就造成了幼儿园对该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满意度低,对该样供应的毕业生,很多幼儿园不接纳、不认可。因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对天津市各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120名幼儿园园长或保教主任、幼教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从而全面调查保育员的保教水平,进而了解当前保育员真实的工作状态,并通过文献法比照国外得出中等职业学校幼保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比较国外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模式后,我们将分别从幼保人才培养目标、幼保专业课程的体系设计、幼保专业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阐述。

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保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可以正确定位中职幼保人才培养目标。

(一)“保”与“教”的关系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外部环境对其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每日与幼儿接触的保育员不仅承担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而且通过日常的接触,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接人待物方式都会产生耳熏目染的作用,从幼儿成长的角度看,保育员这一工作岗位不能仅局限于生活照顾、物品管理、以及清洁卫生工作的范围,而是扩展到协助幼师幼教工作的范畴,也就是说,保与教,是幼儿园保育员的两项重要工作职责。因此,在实践中应区别保育员与幼儿教师的不同培养方法。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职责也是不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分别进行了明确界定,下表可从工作职责上进行总结(表1):

表1 幼儿园教养员和保育员的工作职责

可见,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及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中职幼儿保育保人才培养目标要区别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表面上看,保育与教育工作隶属于两不同的工作岗位,而在具体的幼教工作中,保与育关系难于完全分开,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幼儿园只设教师岗位,具体的保育工作由幼师兼任,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工作之后可以承担幼教工作,其身份认定为“教保员”,而接受到中职幼保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工作之后承担协助幼教工作,其身份认定为“助理教保员”,根据相关文献得知,“助理教保员”这一职称最长将保持10年,在此之后,幼儿园只保留“教保员”这一工作岗位,所以,台湾地区的中职幼保专业也将取缔。从我国的幼儿园保教工作情况来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倡导保教结合的幼教理念,但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有限,保育员有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协助幼教工作的相关专业能力,因此,保教结合的幼教理念难于落地。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保育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为适应新时代的保教工作要求,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必须顺势而为,将教育目标定位于“保”“教”结合。

(二)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中职幼教专业是面向幼儿园而设置的专业类别,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以幼儿园作为就业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指的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在对口部门就业;而这里所指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成功就业。中职幼保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必须处理好以就业为导向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不仅要针对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确保学生取得专业证书,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晋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专业技能层面教育的同时,重视对他们的社会文化、精神价值及心理等素质层面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职业学校是快速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同样,台湾地区对职业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而台湾地区对中职学校教学目标,近年来也进行了调整,《职业学校群科课程纲要之‘总纲’》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说明:面向就业方向,加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中职学校的学生必须具有与就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成长储备知识和能力基础。具体来说,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概括为:一是,充实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增强其在职业工作中的适应力;二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通过培养积极向上、敬业乐群及勤劳服务的工作态度,增强其职业操守;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大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奠定基础;四是,通过继续进修,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促进终生学习和生涯发展。

可以看出,台湾地区的中职学校对于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这两者之间关系处理具有明显的特色,那就是在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全面性、综合性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尝试将中职幼保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为:面向全体幼儿园和托儿所,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现代幼儿保健科学知识及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及文化素养良好、艺术素养和职业发展较好,拥有较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天津市市幼教改革和发展实际相适应,能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幼儿保教工作的各项技能,身心健康,秉承学前教育专业追求,并能协助班级教师组织适宜教学活动的高素质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反思型保育人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保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创新幼保专业基础课程,从中实施保教结合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这是提升教学目标的前提,从我国中职幼保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对应的教材,其课程设置大多是照搬中职幼师的教材,而贴近幼保专业的教学课程则显得相对不足。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具体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行为观察与辅导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保育员贯彻保教结合的宗旨奠定基础,因此,在幼保专业基础课程中创新,可以更好地实施保教融合。

(二)创新工作实践,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

保育员人专业技能培养是中职幼保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在这一层面开发更为丰富的课程体系。在对幼保专业设置课程时,应结合实践工作的需求,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迅速转化,这就可以杜绝课程与实践应用难于融合的现象发生。比如在对《幼儿一日生活保育》这一课程内容进行设置时,就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进行课程规划,只要实践幼保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全部归纳总结到这一课程之中;再比如对于《幼儿生活保健与护理》这一课程的设置,在实践工作中,幼儿的保健与护理工作大多涉及到体格测量、疾病护理等,所以课程内容也须涵盖相关内容;对于四个项目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美工、唱歌、键盘演奏、舞蹈等技能由于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训练,因此需要单独开设相应的技能训练课。调查显示,保育员所需的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列表如图1:

图1 幼儿园保育员应具备的主要职业技能

此图对保育员所需的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进行了罗列,可得知,保育员应具备多方面职业技能,才能胜任岗位需求,如果在这九项技能方面有所欠缺,便无法对幼儿进行全面保育,幼儿园也会将这些不合格的员工列入清退对象。在以上的九项专业技能中,几乎九成的园长认为清洁和消毒;幼儿的生活管理;特殊儿护理;常见病与传染病的预防、保育员口语这几项是保育员应有的核心技能。因此保育员这个岗位并非简单,同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强化训练和不断学习。而对于中职幼保专业的课程设置,则需要将以上九项专业技能纳入教学内容。

三、中职幼保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课时应用到实习基地、实训房等实践型教学场景。托幼园所的见习和实习可以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创新和突出幼保技能操作训练

传统教学方式“重理轻技”,难于达成上述目标,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本行业的熟练操作技能。而事实上,中职学校幼保专业是为幼儿园输送保育员的主渠道,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保育技能为重点。

第一,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二,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训练,让学生拥有现场感;第三、利用多媒体、音像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幼保工作的感知和模拟能力。即先进行音像示范或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再模拟练习-然后让学生(利用音像反馈将音像)记录-进行讨论反馈,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为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大为压制,这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培养。因此,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首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再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制定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所谓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充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而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模式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对课内、课外知识进行自我整合和探究。“自主+互助+探究”,构建了完整的学习闭环,在多种学习模式的交互采用、交互整合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未知的探究能力同时得到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坚持工学结合,校园合作

1.组织实习活动——工学交替——走出去。以往实施的工学结合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与学与工的脱节,从课时安排来看,在三年的学习时间段内,前二年的时间全部安排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才安排实习,也就是进行幼儿园进行顶岗实践,由于前二年的校内学习完全处于校园封闭式的的教学环境之中,学生缺乏实践经历,对于保育员的真实工作状态缺乏感受。因此,我们提出将点状式交替与集中型交替相结合,安排中职幼保的实习时间也更合理化。即:学习-实践-学习总结-实践,反复学习和实践。

2.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校企融合——引进来。中职学校教学目标的最大特色在于面向实践、面向就业,因此,在教学模式方面与传统的本科院校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幼教保育专业来说,“校企融合”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可以将幼儿园一线教师以及保育员请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学生接受不同岗位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感受,另外,还需要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式、自由组合式的班级管理下,真实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状态,培养学生对保育员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重点考察学生对幼儿园保育员日常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融入正常的教学环环境,快速上手、快速成才。

总之,为幼儿园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保育员,可以真正的提高幼保职业素养,促进保教结合,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促进儿童科学发展,让幼儿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猜你喜欢
保育员保教幼教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荷兰0~4岁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和提升项目及启示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CPE中国幼教展365云展会启动,足不出户采购幼教新品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